作为地球上唯一的一片净土——南极洲,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那些圆滚滚的企鹅、慵懒的海豹,和透着湛蓝微光的冰川吧。不知你有没有为这片遥不可及的梦幻之海骚动不已过呢?事实上,你可能早就尝过南极的味道啦!
01 捕鱼也要打卡?南极渔业的生存之道
从南纬45°-60°起,至地球的极点之南,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划设的48、58、88渔区组成的南极渔区。在这片海域里,每年约有30万吨水产品被捕捞上岸,供应至全球不同国家。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CCAMLR)的最新数据,截止2018年,在南极主要渔获物种榜单中,南极磷虾以28.97万吨的年捕捞量常年稳居第一,而小鳞犬牙南极鱼、鳞头犬牙南极鱼(犬牙鱼)则分别以1.087万吨和0.23万吨的年捕捞量荣登前三甲[1]。
南极鳞虾,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年度来看,每年的12月至次年6月是南极渔业捕捞活动最为频繁的月份,各月捕捞量在2.5-4.46万吨不等,并且在4、5月达到峰值。而9-11月则跌到全年最低值,每月仅仅贡献了800吨至2000吨上下的捕捞量。
海洋渔业捕捞对增加食物蛋白、优化饮食结构和保障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且由于极地的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诸多南极特有水产品的供货渠道有且仅有一条等因素,使得南极渔业需要与资源保护并道而行。因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 (简称"CCAMLR")便成为了南极治理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主体,他们对缔约国制定了"五日报告制度"(Five-day Catch and Effort Reporting System)进行南极物种捕捞管理。
如同打工人上下班需要定时打卡,该制度也规定了缔约方从每月1日起,每五天对物种的目标渔获量、误捕物种数、捕捞时长进行上报,周期为每月6次。管辖该区域的执行秘书在收到当月报告后即对各区数据进行汇总,将最新的总捕捞量及预计达到总限额的日期通知给各成员国。如有未及时上报或补交上报的渔船,在执行秘书警告后的2-3个"五日报告期"结束前仍未上报者,则将取消作业资格[2]。
严格的"五日报告制度"通过提高违约成本,敦促了缔约国遵守规则,也能对南极种群数量进行高效且可持续的计量和管理。
02 原来它们就是各国pick的南极红人!
目前南纬60°以南的所有有鳍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及鸟类等生物资源全部属于CCAMLR的管辖范围,但只有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鳞头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mawsoni)、裘氏鳄头冰鱼(Champsocephalus gunnari)这四个种类是主要的渔业捕捞物种,其他大多数鱼类的捕获量仅占极小份额,且大多数是兼捕鱼类[3]。
小鳞犬牙南极鱼,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统计,南极磷虾的分布面积约有36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5个澳大利亚的面积[3],总重量加起来更是比全球70亿人还重;当其聚集起来时,海洋甚至都透着红色。
近年来,南极磷虾作为水产、医药、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由于南极磷虾甲壳内的氟化物(有毒物质)水平很高,且不稳定,磷虾死去后会很快渗透到虾肉中,所以处理南极鳞虾需要极为严格的时效和加工程序,目前南极鳞虾的主流利用方式为磷虾油加工,很少用于直接食用[4]),其应用价值不断提高,开发技术也逐渐成熟,捕捞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如下图所示,日本、乌克兰、波兰等早期的传统捕捞国家占据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的前列。但近几年随着中国、挪威等新兴国家的加入以及新型捕捞技术的运用,传统捕捞国家逐渐淡出开发行列,新兴国家取而代之成为了南极磷虾的捕捞大户。
当然,同样是南极渔业"顶流"、被称为"白色黄金"的犬牙鱼[5],因其丰富的营养、白嫩的肉质及入口即溶的细腻口感,也跟南极鳞虾一样备受各国人们的喜爱。根据下图2000-2018年的数据,绝大多数的犬牙鱼都从以下五国(东亚四国及美国)"卸货",到了各国吃货的肚子里;而每年平均有4000多吨的犬牙鱼,也跟着南极鳞虾一道,从南大洋中送到了我国的土地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南极磷虾虽然经济价值巨大,却也是南大洋中大多数生物如鲸鱼、企鹅、海豹等的主要食物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位。因此,CCAMLR制定了专属于南极磷虾的小型管理单元制度,将48区南大洋大西洋区(南极磷虾捕捞重点区)细分为15个小规模磷虾管理单元(SSMUs),进行高效的“小班管理”。
南极磷虾的生态重要性,图源: Greenpeace
03 南极的捕鱼大户竟然是ta?
说了这么多,南极渔业管理这么严格,那南极的捕捞作业哪家强呢?
从捕捞努力量来看,从1960年代至今,先后有苏联、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挪威、韩国、智利、中国等20多个国家相继加入南极渔业的捕捞队伍。不过截至2019年,全球取得南极磷虾捕捞许可的渔船仅有12艘,其中中国4艘、韩国3艘、挪威3艘、智利1艘、乌克兰1艘。
而从捕捞渔获量来看,挪威多年位于榜首,超全球南极捕捞量的二分之一。其中,挪威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拥有雄厚的实力,在1856年就建造了挪威的第一艘轮船。上世纪60年代,该公司正式加入南极磷虾捕捞队伍,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凭借精湛的捕捞及加工技术占据南极磷虾市场的半壁江山[6]。而后来居上南极捕捞量第二名的我国,2018年南极作业的年捕捞量也仅为挪威的22%,大约4.1万吨。
注:由于我国2010年才加入《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委员会公约》,为了公平起见,我们选取了捕捞量渐稳定后的2014年至2018年的数据,统计各国在五年间的总渔获量。
近年来,挪威等国已开始形成规模性的南极磷虾产业链。且在捕捞技术上,挪威比较先进的公司已经采用"横杆水下连续泵吸"捕捞技术,在减少起放网作业流程、降低船员劳动强度的同时,还实现了连续捕捞,生产产量和生产效率极高。而我国的南极磷虾捕捞产量虽已跻身为第二梯队,但捕捞水平仍然较低[7]。好在2020年5月,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先进南极捕捞船"深蓝号"终于下水,启航前往南极进行捕捞活动,可谓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式突破。
"深蓝号"南极捕捞船,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来,随着南极捕捞能力的加强和对南极渔业的进一步开发,南极的治理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仍会面临各种挑战,期待人们能够更合理地管理养护渔业资源,持续开发南极这片净土。
参考资料:
[1] 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 2019
[2] CCAMLR CONSERVATION MEASURE 51/XII Five-day Catch and Effort Reporting System, https://www.ccamlr.org/en/measure-23-01-2016
[3] Management of the Antarctic Krill: Ensuring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Antarctic Marine Ecosystem, The Antarctic and Southern Ocean Coalition (ASOC)
[4] Taneko Suzuki & Nobukazu Shibata (1990) The utilization of Antarctic krill for human food, 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 6:1, 119-147, DOI: 10.1080/87559129009540863
[5] 犬牙鱼在市场中常被称作"银鳕鱼"、"法国银鳕鱼",但事实上并不属于鳕鱼科,而是属南极鱼科。由于犬牙鱼捕捞难度大、数量稀少,价格持续攀升,市场便逐渐将其归入高档鱼类代名词——"银鳕鱼"的行列
[6] 黑暗重. 还是市场?从挪威到中国,NYO3走了100年, 搜狐网 . 2020.10.23.
[7] 中国船检. 极地渔业和船舶技术现状, 搜狐网. 2019.03.13.
[8] 从南极到餐桌?全球最大磷虾捕捞联盟,主动划出禁渔区. 2020.12.24, https://www.greenpeace.org.cn/antarctic-krill-fishing-op-20201224/
转载声明: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智渔原创,图表均由原作者制作,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组长:周静
编辑:周静、罗依纯、郑嘉乐、阙嘉华
排版:郑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