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歌词作者、长沙籍著名剧作家田汉
命名的田汉大剧院
是星城的一大文化地标
在新世纪之初
随长沙歌厅文化而兴盛一时
时势易转
受地铁施工围挡、歌厅业态滑坡、
防控停业等多重因素影响
田汉大剧院从去年开始
便已是“人去楼空”的状态
这个星城文化地标
何时能重现“欢声笑语”?
记者获悉
田汉大剧院正在进行提质改造
打造音乐剧生态街区
力争在今年
以全新面貌与广大星城市民
和国内外喜爱音乐剧的观众见面
除了内部外,田汉大剧院的提质改造也包括外立面,计划引入裸眼3D技术,形成震撼的视觉效果。目前改造方案尚未最终选定,图为其中一个方案的效果图。
365天,天天爆满”
这是鼎盛时期田汉大剧院的
真实写照
……
1999年10月,田汉大剧院投入运营,迅速成为劳动西路上的一景。曾就读于雅礼中学的嘉琳回忆说:“那时我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大剧院,对它印象太深刻了!劳动西路的路中间种了一排香樟,两边种了梧桐,可到了大剧院这一段,香樟、梧桐就没有了。路边的大剧院体量大得吓人,又没有行道树遮挡,想不引人瞩目都难。我常常有种错觉,仿佛马路不再是马路,而是大剧院前坪的自然延伸,是巨大的广场空间的一部分。每每走到大剧院门口,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不再是普通的逛马路,而是有一种文化的格调感、神圣的仪式感。”
田汉大剧院除了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更通过精彩纷呈的演出丰富了长沙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02年,红太阳歌厅入驻大剧院,开启了长沙歌厅的剧场时代。当时大剧院一年365天,《红太阳之夜》大型歌舞晚会每日上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田汉现象”。彼时正是长沙歌厅的全盛时代,田汉大剧院也成为长沙对外宣传的窗口,不仅本地观众流连忘返,也通过商务接待、亲朋聚会等方式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
滑坡:多种因素影响,大剧院演出停摆
昔日人潮如织的田汉大剧院,如今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记者11日来到大剧院门口,发现一圈围挡将前坪广场围得结结实实,根本无法上前。昔日的红太阳,也在去年搬离了大剧院。
记者几经辗转来到回龙山巷的大剧院后门,见到了仍在此处办公的工作人员。田汉大剧院总经理龚振斌向记者证实,大剧院已将场地收回,建筑内外都将进行提质改造,目前没有演出。
提起田汉大剧院的前世今生,龚振斌介绍说,大剧院昔日“创新了长沙的娱乐生活,引领了长沙的文化时尚”,获得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沙市文化消费十大地标等荣誉。但从2009年后,便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营出现了滑坡。
首先是歌厅这种产业形态由盛转衰,长沙歌厅从鼎盛时期的100多家减少至2010年以后的个位数,红太阳的上座率也出现了下滑。其次是长沙地铁1号线修建,大剧院正好处在侯家塘站的出口处,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观众方便抵达,但地铁施工期间却是不方便的,歌厅正门常年被围挡。大剧院和红太阳方面也曾尝试推出新业态、新作品来扭转困局,但去年的又使歌厅停业,因为租期到期等原因,未能再起。
改造:进军音乐剧,打造“劳动西”
作为长沙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田汉大剧院
就要这样停摆下去吗?
答案是否定的
龚振斌透露,田汉大剧院的提质改造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未来会从通俗文化的歌厅演出转型为高雅文化的音乐剧演出,并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目前国内音乐剧的发展,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缺少专业剧场就是其中一项。音乐剧对剧场舞台、灯光、音响等多个方面都有特殊要求。比如为满足部分剧目的剧情需要,有时需要对舞台进行专门改造,甚至有的剧目还自带设计好的台面,上面有很多大型演出道具,这样音乐剧专业剧场的舞台就要求一定灵活性,能满足不同剧目的空间布置要求。这种舞台灵活性,一是减少布置时间,随来随用;二是保证演出效果,不因硬件约束而做减法。田汉大剧院正好要提质改造,向音乐剧专业剧场转型,不失为一次良机。
谈及发展音乐剧的前景,龚振斌介绍说,基于音乐剧的产业化市场潜质,田汉大剧院拟整合省市资源,以田汉大剧院为原点,向西融合贺龙体育馆、贺龙体育场、长沙戏剧艺术中心等相关场馆,打造音乐剧生态街区,形成“看音乐剧就到劳动西”品牌,并进一步带动艺术培训、版权交易等产业链条发展。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