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轨道交通13号线南京西路站8号口出站,迎面就能看到一株广玉兰树。
广玉兰的胸径约为0.7米,树高约15米,整株古树被玻璃板包围,可供人们远观。树干部分有钢管支撑进行保护,树冠茂密。虽然在来往路人看来,这株树木和行道树并无太大差异,但是树根处的一块铭牌提示着它的特殊身份。这株广玉兰树龄已有107年,与南京西路商圈相伴共存超过一个世纪。伴随城市变迁,它也曾历经风雨。古树位于原民立中学内,其所在地块曾被称作“大中里”,是南京西路周边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也曾是上海市中心最大规模的石库门片区。
在开发设计阶段,人们发现古树的位置与开发项目及地铁站厅的设计方案都出现冲突。当时,曾有专家提出迁树方案,但最终出于古树保护舍弃了。
南京西路商街是上海顶级商圈,开发时间很早。在施工环境极为复杂的城市核心地段,任何变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绿化部门、开发商、地铁公司、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多次开会研究协调,最终将轨交13号线南京西路地铁站点选址移位了3到4米,才让这株古树保留下来。有关部门还以树根部分为圆心,确立了大范围保护区,保护区周边不能有任何建筑结构。于是,一旁的新建建筑也顺势做成了“凹”字型,为古树腾出空间。此外,地块中的优秀历史建筑也得到善待,在平移之后得到修缮和功能活化。
在区域开发过程中,人们不惜反复研究、多次调整方案,最终让地块和古树同时焕新重生。这背后,反映了城市开发的新理念。
上海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中,类似案例越来越多。早在2003年,上海开始采用GPS技术,在城市测量图上标注古树,提醒相关建设开发机构在规划设计时,注意避免和保护。编号为0756的古树之所以能被顺利保护,与这项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
根据公开资料,为了保护编号为0001的千年银杏,上海更是早早兴建了一座公园,占地7200平方米。有同样待遇的还有上海最古老的紫藤,为了保护其生态环境,扩建绿地造了一座古藤园。为了保护静安公园悬铃木古树群地下环境,轨道交通2号线选择了避免线路变更的方案。上海水上竞技中心的游泳馆单体建筑在规划内遇到了一株古银杏,最终建设为古树让道,确保古树周边40米红线范围内没有工程施工。
城市中的树木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绿化环保部门发力远远不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反复研究、深入研究的问题。古树是活的文物,上海建设为古树让道以及专门新建园区,直观反映了上海对于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的重视。(都市传媒记者 吴旵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