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山西省省会太原市的东面,有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峰,是太行山的余脉,当地人称之为“东山”。在山脚下,有一个叫王家峰的小山村,俗话说“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因为背靠东山,王家峰的村民就利用山势,开发出了大面的果园,种植梨树、苹果树。
在王家峰村的果园中间,千百年来一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土冢,相传下面埋着一位古代的王爷,因此村民都称其为“王墓坡”,。十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本来荒无人烟的土冢上,却传来了阵阵轰鸣声,被惊醒的村民赶到之后发现,在大土冢上出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村干部怀疑是盗墓贼在盗挖大墓,于是立刻上报了文物部门。
山西省考古队赶到现场后发现,在这座高达10米的封土堆上,发现了一个直径超过60厘米的盗洞,四周还散落着盗墓贼留下的手套、墓砖残块等物品。大墓是否已经被盗?为了弄清楚盗洞中的情况,考古队员决定下洞一探究竟。
一位考古队员沿着盗洞,一点点向下爬去,当快到洞底的时候,盗洞开始向东延伸,大概过了3米多远,他看见了地宫的外墙,现在已经被盗墓贼挖开了一个大洞。考古队员从洞中探出身子,打开手电查看墓室中的情况,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好像是一座画廊。
就在他准备仔细观察时,手电突然熄灭了,不管怎么敲打都不亮了。下来之前明明是充好电的,为什么会不亮了呢?带着些许无奈,考古员只能顺着盗洞爬出了古墓。根据墓室中壁画的情况,考古队分析这是一座南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为了更好的对古墓进行保护,考古队决定立刻抢救性发掘。
就在考古队准备进行发掘时,在王家峰村却开始流传“王墓坡”下古墓闹鬼的说法,说考古队进入墓室之后,手中的手电莫名其妙的熄灭,这是古人的灵魂在作怪,一时间村中流言四起,不过这些都不能阻止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发掘之后,2002年的秋天,考古队终于清理完墓道封土和封门砖,见到了墓葬的大门。不过让人感到失望的是,有一扇大门已经被推倒,“显然是盗墓贼所为”。进入地宫之后,考古队员立刻被墓室中的精美壁画所包围,整座地宫高达八米,高高的穹顶上全部画满壁画,仿佛将你带回到 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代。
墓室中壁画的精美、壮观、保存完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过墓顶上方的四个盗洞,就像四只罪恶的大手,将墓中珍贵的随葬品劫掠一空。考古队只在墓室的淤泥中清理出了一些陶俑和瓷器碎片。
这样一座高等级的大型壁画墓,它的墓主人是谁?带着这个疑问,考古队开始在墓室中寻找能够揭开墓主人身份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清理墓室西南角的时候,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破碎的墓志盖,还有一个好像“石桌”的物体被扣在地上。
经过细心辨认,墓志盖上的文字是:“齐故太尉公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而这个扣在地上的“石桌”竟然就是墓主人的墓志铭,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清楚的交代了墓主人的一生。
原来这处大墓埋葬的是北齐大将军徐显秀,根据墓志铭记载,徐显秀是恒州忠义郡(今河北省北部)人,他家祖上世代在北魏做官。徐显秀生长在北部边疆,从小练就了一身武艺,长大后投靠了权臣尔朱荣,后来又追随北齐开国皇帝高欢。因为作战勇猛,徐显秀多次立功,官职不断晋升,一直做到太尉、司空、封武安王。
公元571年,70岁的徐显秀病死于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墓志铭中的记载,与《北齐书》、《北史》和《隋书》关于徐显秀的记载完全吻合,而且还弥补了很多史书中没有记载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意义。
参考文献:《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报告》、《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