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一向被誉为“千桥之乡”,桥梁数量达958座,囊括堤梁式桥、木拱桥、木平桥、石拱桥、石平桥等各种类型。其中,木拱廊桥以巧妙优美的结构造型,再现了《清明上河图》的虹桥形象,被冠以“中国瑰宝”的头衔。
泰顺现有明清古廊桥30余座,木拱廊桥则有6座,最有名的莫过于泗溪姐妹桥,即溪东桥和北涧桥,被誉为“世界最美廊桥”。
所谓廊桥,就是有屋檐的桥,泰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偏僻,且村落分散,以前人们外出的话,很难见到人烟,于是每隔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之所以要在桥上建造屋檐,既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遭日晒雨淋,同时起到风雨亭的作用。
说到底,廊桥跟少数民族的风雨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过往行人提供便利。
也许是因为木拱廊桥在结构上与蜈蚣相似,当地人一直将木拱廊桥称之为“蜈蚣桥”,直到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刊登了萧云集“浙南廊桥有遗篇”的图文报道,首次采用“廊桥”的称谓,泰顺廊桥从此一炮而红,引起了众多学者前来考察。
溪东桥位于泗溪镇白粉墙村,因横跨东溪而得名,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公元1570年,后来经过数次重修,桥长42米,廊屋高10米,净跨31米。
溪东桥共有桥屋15间,中央三间是宫殿式主楼,两头翼角飞挑,恰似长虹卧波,气势非凡。不过,溪东桥并没有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实属罕见。
相较于北涧桥,溪东桥地势较高,因此被当地人称为“上桥”。
自然而然地,北涧桥就被称作“下桥”。有意思的是,北涧桥恰好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桥跨北而上得名,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公元1674年,同样经过数次重修,桥长51.87米,宽5.39米,净跨29米。
北涧桥共有桥屋20间,桥柱84根,桥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两层加固。
都说“红花还需绿叶配”,周遭是青山绿水,北涧桥却着一袭“红装”,显得十分突出,但又不突兀,妙不可言。
溪东桥和北涧桥既是“姐妹桥”,也是“师徒桥”,因为这两座桥分别由林正绪师徒二人修建,构成了泰顺廊桥文化园的核心。
明山,秀水,廊桥,将笔墨丹青照进现实,心素如简,自有一方清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