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运录
上周日,天空晴朗,春风送暖,是郊外踏青的好日子。
我和忘年至交张宏昌老师一起到康山老家看我老娘。
途径鄱阳湖,,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赏心悦目。
远处的滩涂和草绿色洲还有一大片尚未迁徙的候鸟。从个头来看,其中不少是天鹅和白鹤,由此看来鄱阳湖的生态改良已初显成效。
我们顾不上观赏大自然的奇观,直奔我的家乡——鄱阳湖景区的余干康山乡。下车后,看到娘站在门口张望。娘似乎知道我要来,心里顿时高兴。
看到张老师也来了,娘更是高兴。
寒暄一顿,我就牵着娘到屋外看看。她说想去看香女婶,我就扶着娘去。
母亲尚且可以自己下台阶,心中有一阵窃喜。
途经景东叔家门口,我就想到叔的腰椎问题,连忙喊着让张老帮忙看看叔的身体。
张宏昌老师的中医功底乃三代祖传,尤其穴位针灸技术十分了得。
幸好,张老师随身准备了银针,这才帮景冬叔扎起了针。
娘和国女婶说着事,脸上显露愁容。我获悉了其中的缘由,就一路劝解母亲:你和嫂子都信佛,是一大一小的活菩萨了。菩萨是不会说话的,别人敬献的贡品,菩萨是不会用的,只是敬重和摆设而已。
菩萨享用的贡品被人拿走又何妨?别人给你拜年的钱,管它放哪,干嘛计较它呢?如果你痛苦,说明娘有私心。而信佛者最忌讳有私心。因为信佛,就要学会看淡名利,学会豁达,学会不为金钱所动,不计个人得失,放下个人恩怨。娘的内心痛苦不都是因为害怕失去所谓的一点名利吗?
《心经》: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你这尊活菩萨干嘛要和世人计较这点虚名浮利呢?我们边走,我边对着娘的耳朵说。一路还和父老乡亲打着招呼。
到了香女婶的小屋,婶高兴得蹦蹦跳跳,又是端这个拿那个,执意要给我们煮点心,忙得不亦乐乎。
大半年没有见面了,我端详着眼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两行热泪滚了下来。自从105岁的婆婆”往生极乐”后,香女婶也告别了六十多年做儿媳的历史。曾与她们婆媳两一起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末途,见证了婶婶”女德盖天下”的贤淑和孝道。
但愿香女婶身体健康,好好享享子女的福,安度幸福晚年。
张老师走到哪,就把爱心洒到哪,他用民间中医悬壶济世,让许许多多百姓告别了疾苦。
我曾因为多年肩周炎,久治不愈,幸遇张老高超的针灸技术,只扎了两次,就让我结束了多年的痛苦。自那以后,我对中医,尤其穴位针灸疗法非常推崇,也对张老为人多了一份敬重。
太太常常告诫我说:张老师一把年纪,到康山看你娘,帮你娘看病,还帮你医好了多年的疾病,这份恩情咱们终生不忘。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视张老,亦师亦友,亦父亦兄,成了多年的忘年至交和人生挚友。
张老师逢人也说,我是给他带来开心的人。
但愿我的心理学知识,但愿我的阳光心态,能够陪伴我的几位忘年之交走过人生幸福时光。
就在路上,张老师和我聊起了中医抗癌的话题,侃侃而谈,娓娓道来。
在中医人眼里,癌症或肿瘤只是普普通通的疾病而已。即使到了晚期,也不给病人宣判“死刑”,而是给予希望和信心。
按照张老的话,所谓癌症,其实就是人的经络系统内某个地方,因为长期滞留不通的“气”,抑郁成疾,最后转化为疾病——肿瘤。
中医即是通过药物、针灸等手段让被堵的躯体,消淤化结,让气血通畅起来……
张老师畅谈了自己想攻克肿瘤的宏愿。
“假如我年轻十年……”
张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对学习针灸穴位技术饶有兴趣。
张老愿意收我为徒,希望我传承他感悟和实践了一辈子的穴位针灸技术。
我说自己何德何能可以得到张老师的真传?
张老师说我有悟性,更重要的是个人气质完全符合他受弟子的原则。
学习穴位针灸,不能凭大脑一时发热,必须有理想、有目标和持之以恒的信念,才会建立浓厚兴趣,否则很容易半途而废。
张老师叫我考虑一周再做决定。如果接受学习,我就正式拜师学艺,做张宏昌老师的“关门弟子”(呵呵)。
快到11点时,张老师说要回去,可是嫂子已买了新鲜的鄱湖活鱼和篙笋,留我们吃饭。可是张老师只想吃粗茶淡饭,我只有依着他回去。
告别时,嫂子和国女婶又拿了家乡土产品,要我带回城里。嫂子心情看起来也不是很好,一定受了娘的许多“老人气”。
侍奉百岁老人,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理解哥哥嫂子,理解他们对娘的孝道。
返城途中,接到桂花嫂子的电话,她听别人说我今天回家看娘,就立即跑到我家,才发现我已经开车回来了。她说自己心里堵得慌,要我帮她开导一番,并且说想来县城看我。
我就告诉她,如果不急,过几天我又会回家看娘,到时候面叙。
妻子和我的好友也都对我说:你娘已经97岁高龄了,现在是看一次少一次。为了不让自己活在后悔自责中,你要常回家看娘,让你娘安度人生最后时光。
是啊,常回家看看!不让老人临终凄凉!
作者简介
袁运录(笔名:恨若秋水),公安民警.认知心理学家,口吃问题研究专家,情感心理作家,秋水理论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
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工委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
1988年研究心理学,并创立秋水理论(又叫黄河理论).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十几万人次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咨询。
研究方向:强迫、口吃、抑郁、焦虑、失眠等神经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
代表著作:《情绪管理学》《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正在出版《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