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发现清东陵景区的一个问题,资料都称此处安葬清朝5个皇帝、15个皇后,这是误导读者、游客的说法。严格意义的清东陵景区包括东陵与昭西陵,东陵实际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个皇帝及13个皇后的陵墓,东陵之外的昭西陵安葬顺治朝孝庄太后。顺治帝生母在此处的身份不是皇后,而顺治、乾隆的废后并未葬入帝陵或后陵。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其丈夫皇太极葬在关外昭陵。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遗言在儿子顺治孝陵附近安葬,康熙皇帝遵遗命在孝陵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建造暂安奉殿。1725年(雍正三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大清王朝之开端,始于1644年入主中原之战,皇太极已去世一年。对东陵、西陵而言,博尔济吉特氏的身份不能说是皇后,东陵、西陵安葬的都是她的子孙后人。而且,后来建的康熙、乾隆、咸丰、同治朝帝后陵墓均严格遵从昭西陵位于“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的建筑格局。这堵风水墙全盛时有20公里长,隔断了孝庄太后与她的子孙。经历岁月沧桑,风水墙据说仅有几百米残体,游客也许难以看出它原先的寓意。
顺治皇帝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废后降为静妃,然后顺治又立新后。乾隆皇帝在富察氏皇后去世后两年立那拉氏为后,15年后那拉氏犯事被投入冷宫,收缴封册、待遇降等,但没有等到进一步的处置那拉氏很快就挂了,被葬入妃园寝。虽然尚未正式下诏废除那拉氏,但从结果看,与废除无异。
1995年,宣统皇帝溥仪骨灰移葬清西陵附近,溥仪去世时身份并非皇帝,所以这是另一回事了。
总之,清东陵葬有5个皇帝、13个皇后,清西陵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合计起来是9个皇帝、22个皇后,位于东陵风水墙外的昭西陵安葬顺治生母孝庄太后。
皇后虽是22人,情况却各有不同,分为皇帝正式册封皇后13人、皇帝追封追谥皇后4人、妃嫔成为皇太后而被后人追尊为皇后5人。
一、皇帝正式册立皇后13人
顺治帝: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章皇后)。
康熙帝: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昭仁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
雍正帝:乌拉那拉氏(孝敬宪皇后)。
乾隆帝:富察氏(孝贤纯皇后)。
嘉庆帝:喜塔腊氏(孝淑睿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
道光帝:佟佳氏(孝慎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全成皇后)。
咸丰帝:钮祜禄氏(孝贞显皇后)。
同治帝: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
光绪帝:叶赫那拉氏(孝定景皇后)。
此13名真皇后是皇帝生母者仅2人,即嘉庆帝喜塔腊氏、道光帝钮祜禄氏。好像其他朝代也有类似规律,皇帝少有是皇后之子,有人还长篇大论地分析,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后妃队伍中皇后只占极少数。
真皇后8人死于任上,4人成为皇太后,同治帝去世后寡居的阿鲁特氏做了两个多月的“皇嫂”去世。
真皇后中唯有光绪帝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声显赫。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弟弟之女,溥仪继位时叶赫那拉氏成为隆裕太后。武昌起义爆发后,摄政王载沣奉命退隐,隆裕太后主持朝政,最终决定清帝逊位,权力移交中华民国,孙中山、黄兴等称誉其为“女中尧舜”。
二、皇帝追封、追谥皇后4人
顺治帝:董鄂氏(皇贵妃,孝献皇后)。
乾隆帝:魏佳氏(皇贵妃,孝仪纯皇后)。
道光帝:钮祜禄氏(皇子嫡福晋,孝穆成皇后)。
咸丰帝:萨克达氏(皇子嫡福晋,孝德显皇后)。
顺治帝早欲废掉继后博尔济吉特氏,改立皇贵妃董鄂氏为后,因皇太后、大臣反对而不成,董鄂氏去世即以追封皇后。
乾隆帝晚年决定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准备禅位于他,永琰生母、皇贵妃魏佳氏时已故,乾隆追封其为皇后。
道光帝做皇子时有嫡福晋钮祜禄氏,故去,道光登基后追谥为孝穆成皇后。
咸丰帝做皇子时有嫡福晋萨克达氏,故去,咸丰登基后追谥为孝德显皇后。
三、妃嫔成为皇太后而被后人尊为皇后5人
顺治朝以后的先帝妃嫔,因其亲子上位而成为皇太后者4人:
康熙帝生母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是顺治庶妃,追尊孝康章皇后。
雍正帝生母仁寿皇太后乌雅氏是康熙妃,追尊孝恭仁皇后。
乾隆帝生母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是雍正贵妃,追尊孝圣宪皇后。
同治帝生母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是咸丰贵妃,追尊孝钦显皇后。
咸丰朝本无皇太后,养母博尔济吉特氏(道光皇贵妃)初为皇太妃,再晋为皇太后(康慈皇太后),追尊孝静成皇后。
名声显赫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历同治朝13年、光绪朝34年,独掌大权近20年,是清朝末期实际统治者。
另一名声显赫的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还是康熙朝太皇太后,追尊孝庄文皇后。孝庄太后历顺治朝18年、康熙朝27年,虽未临朝称制,但辅佐两位幼帝即以深度介入朝政。
真皇后有4人成为皇太后:
康熙朝:仁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继后。
道光朝:恭慈皇太后钮祜禄氏是嘉庆继后。
同治朝、光绪朝: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是咸丰皇后。
宣统朝: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是光绪皇后。
唯一没有任何皇太后的是嘉庆朝。
顺治八年始正式有皇太后称号,此时皇太极皇后已亡。包括孝庄太后在内,合计各朝皇太后10人。
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生母成为皇太后之前,地位其实很低。
皇太极称帝时册封五宫后妃,孝庄为永福宫庄妃,位次最末。1643年皇太极去世时未指定继位人,皇十四弟多尔衮、皇长子豪格两方势力较量的结果是,6岁的皇九子福临登基,生母庄妃地位上升与皇太极皇后相当,顺治亲政(八年)始确立皇太后称号。
康熙生母佟佳氏是顺治庶妃(当时分为皇后、正妃、庶妃三等),顺治去世前听从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建议,因皇三子玄烨已出天花而有免疫力,决定立为太子以继位,而在此前佟佳氏未能提升地位。
雍正生母乌雅氏康熙二十年封德妃,电视剧《雍正王朝》说康熙曾看好四子胤禛、十四子胤禵,提升两人的生母乌雅氏为皇贵妃,是为捏造,乌雅氏始终就是德妃。康熙为防止再度发生“九子夺嫡”,决定保守继位人机密至最后一刻,完全有可能有意不提升德妃。
皇后是皇帝的皇后,当然只能由皇帝本人册立或追封。妃嫔成为皇太后者,去世后由当朝皇帝给上一个皇后谥号,后世也就与真皇后、追封皇后一样笼统称之为皇后,这就是23个皇后说法的来由。
四、礼仪之争
皇子继位,先朝皇后是当然的皇太后,皇帝生母也是皇太后,因此皇太后至多两名,至少没有,例如嘉庆朝就没有皇太后。咸丰帝登基时,生母钮祜禄氏(道光继皇后)已去世,本该没有皇太后。但奕詝幼时丧母由皇贵妃博尔济吉特氏抚育,尊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太妃,几年后关系融洽,加以其亲子恭亲王奕?6?0撺掇,养母晋为皇太后,追尊孝静成皇后。
妃嫔的儿子当了皇帝的,在世者成为皇太后,去世者怎么办?似乎应该先追封为皇太后,死时尊为皇后。例如明思宗朱由检接替兄长登基,追谥其生母刘氏(明光宗淑女)为皇太后,移葬于光宗陵墓,后世文献都称为皇后。不过清朝唯一出现已故妃嫔之子当了皇帝情形恰好发生于乾隆朝,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同时追封其生母。
继子或兄弟继位,就难有一定之规,如明朝著名的“礼仪之争”。1521年朱厚熜(明世宗)自湖北安陆进京,以先帝朱厚照堂弟身份登基,就提出要给其生父母上尊号,遭皇太后与朝臣反对。年仅14岁的朱厚熜不惜反复抗争,终于如愿,其父上谥号睿宗,在世的生祖母(祖父明宪宗之贵妃)、生母与朱厚照之生母同朝为太后,以致他死去40年的祖父又添了一名皇后。
光绪帝载湉是同治帝堂弟,时年3岁,本身又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家人不可能有非分之想,载湉登基时前朝的两宫太后格局不变。溥仪以同治帝、光绪帝继子身份上位,先帝皇后是当然的皇太后(隆裕太后),皇帝生母仍在老家待着。
兄弟继位,还可能发生“叔嫂同宫”的尴尬。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立载湉为帝时,给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另起名嘉顺皇后。只是两个月后阿鲁特氏就挂了,算是没尴尬多久,据说这与慈禧太后、阿鲁特氏的不和有关。
清东陵与昭西陵位置图,昭西陵位于东陵“风水墙外,大红门东侧”。
诚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创或推荐好文章,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布您的内容,邮箱:107000701@qq.com
声明: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