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墙北端开有一月洞门“窈窕”,为庭院内环境幽深之意。
“窈窕”反面是“遁窟”,意为君子远小人之门,表示了园主的品格。
月洞门内为一小院,南有湖石花木,北有石桌石凳,环境十分清雅幽静。
小院西侧廊壁上由南至北排列着书条石,由南至北随着廊道一路延伸至园西部。
小院北为“碧梧楼凤馆”,为园主读书治学之所。馆名取意自白居易的“楼凤安于梧,潜鱼东于藻”。传说中,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不食,透过玻璃半窗,可见馆北小院中植有一颗梧桐树,桐下植凤尾竹,这一树一竹都含有寓意。
西出“碧梧楼凤馆”,复又步入曲廊,怡园中最重要的山水景已近在我们眼前了。
一道嵌有书条石的白壁挡在眼前,巧妙的将景遮掩,避免了一览无余而让游者感到索然无趣,相反,适当的藏与露,反倒更能激发游兴,引人探索和回味。
绕壁而过,顿感豁然开朗,一座假山遥遥相对,一亭掩映于山高处,只露出精巧的攒尖顶,含蓄委婉,反倒更让你想一窥其真容。
此时,转身发现人已身在一亭中,此乃“面壁亭”。亭内有一壁面北,壁上嵌有一大块明镜,可清晰映照出对面的景色,这种用镜借景的手法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常见,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也同样运用了此法。“面壁”一说来自佛家,传说达摩面壁悟道十年,在墙壁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像,园主取“面壁”为亭名,可谓用心良苦。
出亭继续往北,方能见面壁亭全貌,亭柱上对联:“扫地焚香无俗韵,清风明月有禅心”,出自俞樾之手,意思就是凡事都是修行,万物皆有佛性,一行一动皆具禅意。
面壁亭东侧,由假山上连绵而下的山石,与南岸的石驳相连接,形成一道水门,古藤翠萝攀附其上,与一池绿水相映成趣,所以就有了“抱绿湾”这个雅名,池水经此湾后曲折向西北汇成狭长的小池。
曲廊转西,池水尽端有旱船画舫斋,一株青枫正好将其蔽隔于后,只隐现飞檐翘角,这种“藏境”技巧,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意境深远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愈藏意境愈大。
再进几步,透过枝叶,可见画舫斋三面临水,船头突出于一潭碧水之上,犹如停泊在深山幽涧之中。
隔池近看画舫斋,船头、船舱和两层楼构造的尾舱,构造合宜、造型精美,酷似真船。
画舫斋南侧设有一座石板桥,与池对岸的曲廊相连,有仿跳板之意。
斋内有曲园老人俞樾所书的题额: “碧涧之曲古松之阴”,生动地描绘出了画舫斋此处的位置,位于曲折向西的碧幽小池之尽端,故为“碧涧之曲”,与此同时,斋又与北侧的一片松林相连,故为“古松之阴”。
进入船舱,有额:“舫斋赖有小溪山”,为耦园主人沈秉成所书, 额下有八扇落地长窗,将船舱与舱尾隔开,每扇窗上配嵌有书画,纵观船内,装饰古典华丽,每一处都精雕细琢,被称为艺术珍品也不为过。
置身舫中,四面绿树环抱,眺望前方,山崖石壁迎面而来,颇有游船穿行于幽山深谷中的气势。(未完待续) (图\文 只为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