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难抬包,谷籽难得饱;土豆换粮食,充个七分饱。”曾几何时,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就是这样一个冷凉寡薄山乡。然而,短短几年后,是什么让这个寡薄深山被党中央、国务院提名?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它背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集体站上了领奖台?
木场乡党委政府驻地全景图。(2019年5月8日摄)
阳春三月,探访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的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把我们引进山清水秀的大山深处,沿途听闻这几天乡党委正在河边村兴建乡村旅游景点的消息,一路寻去。
“我们书记在那边,羊圈咖啡吧。”顺着木场乡宣传委员向泳铭手指的方向,我们找到了正俯下身子量吧台的木场乡党委书记罗瑞。“这个羊圈咖啡吧是我们的首次探索,我们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优势和村容村貌建设基础,将体验农家菜、羊圈咖啡吧、民宿等相加到相融的进行亮化美化,这两天就可以陆续开放了,现在住宿房间已经预约满了。”
木场乡大树丫口自然村的民居房。(2019年8月12日摄)
如果说先前被誉为全省旅游名村的木场村桃花岛的美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眼前的河边村溪水潺潺、竹翠柳绿、屋舍俨然,在一湾湾碧池的镶嵌点缀下,则宛如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泼墨。
谈起脱贫攻坚之初,木场乡党委委员、专职维稳副书记罗坚挺也有这样的感触:“木场乡属于镇康县最边远、交通最不便、产业最薄弱、气温差异最大、山区有效耕地面积最少的乡镇,这里的群众观念陈旧、内生动力不足,多种致贫原因叠加,长期饱受贫穷的困扰。”
木场乡河边村全景。(2021年3月7日摄)
为了彻底地拔穷根,乡党委班子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来抓,军人出身的乡党委书记罗瑞更是首当其冲,带头认领任务,带领班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撑,进村入户做通群众工作,并亲力亲为做好协调服务,逐一攻克了群众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实现了每户农户都有安全住房,全乡建制村公路通畅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100%。
针对产业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11名班子成员通过多方调研论证,研究决定,以重点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形式,通过大户带散户,探索发展重楼、草果、野生茶叶等一批新兴产业。先后建成了4万亩的重楼种植基地、草果种植基地和野生茶叶基地,实现了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果面积达11亩以上,并建成了5000亩高优马铃薯示范样板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
“小师傅”培养成“大师傅”,村民当起了工程老板,家乡情牵动了责任心。在全乡上下攻克住房安全有保障难题中,乡党委着重培养一批能挑大梁的本土人才。于是,像木匠世家李发荣这样的民间手艺人,在经历一系列乡土人才培训后,名正言顺地成了包工头。
木场乡厥坝自然村村民在晾晒野茶毛尖。(2021年3月7日摄)
2019年,随着镇康县脱贫攻坚高质量出列,木场乡1568户6257人全部实现脱贫出列。2020年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0元,较2014年末翻了一番。
罗瑞书记介绍道,“十四五”期间,为了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深度融合的目标,乡党委将在原有“一轴两翼”的思路构架上再作延伸,着力打造“墨尘渔家”“与原始森林最亲密的村庄”“木瓜产业谷”等集“吃、住、行、游、购、网、厕”为一体“花开乡间”的全域运动生态休闲之旅,真正实现“以点带面,以线串点,线畅株连”的木场乡村振兴新格局。
游客在木场乡厥坝自然村桃花岛景点拍照留念。(2021年3月8日摄)
诚然如是,这里有这样一群有志气的人,他们携手克坚,一茬接力一茬,创造了“1+1>2”,变“11+11”为成千上万的乡村奇迹,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作为和担当,将一片冷凉寡薄,深耕为远近闻名的美丽热土,成就了如今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董文静、王玲、刘家坤、穆文祥、黄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