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海小镇花石峡镇迎来了新的一天,阳光奋力在厚厚的云层中寻找着缝隙,冷风刺骨,让人不敢在露天过多停留。我们赶在起风之前已把所有行李装上了汽车,最后望了望那几只蹲在山坡上正以犀利目光注视着我们一举一动的秃鹫绝尘而去。汽车沿着国道214线向着可可西里东部的玛多县城进发。
玛多的藏语意思是“黄河源头”,这个县的主要特征是境内遍布湿地,大小湖泊5万余处,可以说湖泊湿地沼泽星罗棋布。以前有人说中国的“千湖之乡”是千岛湖,而“千湖之省”则是湖北省,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的大小湖泊加到一起,数量也不及玛多县一地多。
尽管专家们已将黄河的源头上移到了更偏僻的曲麻莱县境内,并且为究竟黄河正源到底是卡日曲还是约古宗列曲而争论不休,但能确定的是,这两股水流最终都并为一股汇入玛多县的两口大湖之中——扎陵湖和鄂陵湖。因此,玛多作为黄河源的地位至今也没有被撼动,“玛多双湖”目前是自驾游客所能到达的黄河最上游区域。
沿214国道继续向南行驶,我们翻越了著名的巴颜喀拉山(青海果洛州和玉树州的分界地),大约80公里后进入了玛多县城。县城西侧有条砂石铺就的县级公路X731,这是通往黄河源头唯一的道路。由于县城距双湖有近100公里的路程,而我们却不知道要在砂石路面上开多久才能到,只得草草地买些补给,提早上路。
这是一条渺无人烟的道路,一路上荒寂而壮丽的风景让我忘了时间的存在,除了被无尽白雪覆盖的山峰和草原,更值得一提的是偶尔映入眼帘的鹰巢。当地藏民对雄鹰十分崇拜,在辽阔的天地间会竖起一排大木架,顶上装有若干横梁,既可以晾晒干草,也能供“神鸟”休息。
在经历了近三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纯净无比的鄂陵湖。鄂陵、扎陵两湖之间的措日尕则山是当地的制高点,也是观赏两湖的最佳位置,闻名天下的“黄河源牛头碑”即矗立在此山顶。原本可直通山顶的盘山土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每个拐弯都让车子严重打滑。安全起见,我们只得徒步攀登。
据当地牧民说,双湖这边没有一年四季之分,只有“下雪”和“不下雪”两种天气。零下4摄氏度的年平均温度让游客即使在盛夏时节过来,也得穿上厚厚的绵大衣或羽绒服。但客观来说,当地天气并没有牧民形容得那样夸张,雪季一般长达八个月,从每年九月中旬开始,会持续到来年五月中旬。长期低温的天气保持了地区的原始和洁净,丰沛的降水则给黄河注入长流不息的天上之水。
值得提醒到此自驾游的朋友,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的双湖地区虽然有的是绝美景色,但同时也有着较高的自驾游风险。如果不能多辆车子结伴出行,起码也要保证自己的汽车基本维修工具齐全,通讯器材正常,食水物资充足,并且还要特别检查一下千斤顶是否好用,不然的话会面临极端天气时的意外考验。
在这片廖无人烟的地方,我们的汽车很不给力地爆胎了。此时试图征服几乎扳不动的千斤顶,实在不是什么鼓舞人心的事。大家一边忙乎,一边思考过夜的取暖问题和安全问题,因为这里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高原狼、熊和狐狸随时可能出现。好在此时天色还早,为了长时间暴露在外面不至于出现高原反应,大家轮流干活,休息时就抓紧喝水吃东西,顺便拍些照片。
说来也巧,距离我们换胎位置几百米外,刚好有片湿地,一天的强烈日光已经把周围的积雪晒化,湿地里的水鸟在欢乐地啁鸣嬉戏。我随意拍了几张后回来,而同伴惊喜地发现,我拍到的竟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它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生存、繁衍的种类,被藏族先祖奉为神灵,目前其栖息地仅限于我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希望黑颈鹤能给我们今后几天的青海之旅更多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