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爷

旅游 兰州日报 2021-03-12 07:09

原标题:降爷

每年元宵节当天,都会驱车去参加天水市伏羲庙会。这一天这里非常热闹,东南西北的人都从十里八乡,不远万里,来到伏羲城,包括台湾,还有河南等地的祭祖者,涌向伏羲庙朝拜人宗爷伏羲,祭祀朝拜华夏始祖——伏羲。伏羲城内外,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当天的伏羲庙内,各种传统祭祀活动也在进行。

记得有一年,当我刚要进入伏羲城时,只听吵闹声一片,人如同沸腾的沸水,到处翻滚,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朝南,一会儿闯北。我也被挤入到了人群中,这时只见一群人抬着个“黑爷”,就是“黑神像”到处游走,有人喊这是在“降爷”。

其实,“降爷”是古老的一种风俗,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在旧社会,也往往是在大旱之年,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把“爷(神像)”从庙里的神坛上请下来,在打谷场上师公们跳着舞,敲着羊皮扇鼓,口中念念有词,乡民们虔诚地跪了一地祈雨祈福,而后壮汉们抬着“爷”在场上颠舞奔跑,在山路上扭跳,据说,当“爷”受不了人们的捉弄,便会降下及时雨来,让久旱的乡民得到及时的沐浴,让干枯的农田得到甘霖。

记得小的时候见过一次,我们村与相邻几个村的“会头”们,大家召集一些壮汉,从大家供奉的寺庙里抬出“杨四爷”,也就是“黑爷”,然后到处跳啊、跑啊、走啊,不论有多高的崖,多深的河,都会赴汤蹈火,人们还美其名曰,这是“爷”指挥人们这样做的,直到老天降甘霖才肯罢休。

那天我见到的伏羲庙里的“降爷”与此也差不离十,也是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既是“开山攒神”活动的一部分,而开山攒神是我国保留最原始的一种祭祀形式,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巫师攒神的习俗,主要用来祭祀帝天皇土和人文先祖,通过历代传承延续至今,是现存西北地区最古老的祭祀形式之一。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请、祝、祭。“请”就是通过跳神、舞蹈和开山的办法,告知所有神庙打开大门准备请神,将八方神灵请到祖庙朝拜伏羲。“祝”就是通过开山形式告知神灵,护佑华夏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愿人民富裕安康。“祭”是通过攒神仪式召集各路神仙和黎民百姓前来人祖庙祭祀祖先,祈求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当然,“降爷”,在西部山区及陕甘交界地区,尤其是在伏羲诞生地天水,可以说是人们不可少的民俗活动。有的地方叫“抬楼子”,又叫“法爷爷”,“跳马角”。这是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是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丰衣足食,遇难呈祥的日子。“降爷”启程前要烧殿,然后方游演,随着三声震耳的礼炮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锣鼓声,唢呐声震耳欲聋,分别由六至八名壮汉抬起的“韦陀神灵”和“关帝圣君”神楼,开始狂奔,身体前后摇摆,随着摇摆的幅度加大,突然又转向,忽左忽右,真有点暴风骤雨,汹涌澎湃之感。所经之处,沿路的百姓就烧纸叩头,燃放鞭炮,保求平安,大吉大利,感恩颂德。这还有根据当地所供奉的神位来,有的就供奉的是“山佛爷”“三圣太白”,“八海龙王”等。所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是通过说唱来表现出来,今年雨水,是旱是涝,夏粮如何,秋粮怎样。人们就根据预测,来决定今年或来年的农耕作物,还有要孝敬父母,还要惩恶扬善……也正是“一方诚敬一方应,千处有求千处灵”呵,都是人们期盼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伏羲庙降爷更重要的是民间人士与“爷”或者说是神仙同乐的过程,还就是通过抬着“爷”走,让“爷”去体察民情,查看民间情况,了解民间实情,给人间降福,也是大家祈盼幸福,让社会和谐安康。“降”当然也是将,更是耍的意思。当天的“降爷”现场颇为壮观,人山人海,光抬爷的人要十来人,都统一穿着古装戏衣,可真正到“玩”的时候,这些正儿八经的抬手们,却被年轻小伙子挤兑到了一边,由这些没有穿正式服装的人抬着“爷”“降”。而且要“降爷”,有两条长龙跟随在后,还有两台狮子在耍狮子的人引领下,也配合着“降爷”的流活动。最后“爷”被抬进了伏羲庙里去,被安置在伏羲爷的左手供奉,然后祭祀伏羲活动开始后,大家拜祭了伏羲后,再向这位“黑爷”跪拜。

不过,不管是祭祀伏羲,还是朝拜华夏始祖,即便是“降爷”,如今很是少见,但是能在春节期间享受到这样的民俗盛宴,算是一种文化的享受,更表达了人们对太平盛世和幸福生活的一种祈福。

□白 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