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赣州的古城墙,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可知道赣州城门的却十分少!赣州城墙的建造,是奠定在五代后梁卢光稠扩城后的基础上的。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开始使用砖石修筑城墙,经过九百余年不断地修缮而形成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城楼、城垛、马面、警铺,设施齐全。
修建城墙,自然也是需要开建城门的。沿着城墙,赣州最先有的五大城门为镇南门、百胜门、涌金门、建春门和西津门,后来派生了北门、小南门。20世纪30年代以前,赣州总共有七座城门。这七座城门至今还能看到的只有北门、涌金门、建春门和西津门这四座。
(赣州旧城全貌图)
镇南门
赣州的这七座城门中,每个城门都有条路通向城外,唯独镇南门有三重城门。这三重城门不是同在一条直线上通往城外,出镇南门第一重城门后,向左下斜坡走一段路又向右走一段路,过第二重城门,再走一段路,才出第三重城门,在过第地二城门时,前后经过两道瓮城。
为什么镇南门要设置三重城门和两道瓮城呢?其一,赣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陆地。靠陆地这面没山阻挡,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其二,它是加固防御敌人攻城,城外尚挖有壕塘、壕沟。其三,镇南门在赣州城正南方,堪舆学家说南方按五行排列属丙丁火位,城门对着火大为不利,必须克制。另有一说,在镇南门城楼上,筑有一个坎卦,八卦中的坎卦属水,水能克火,就相安太平,如果坎卦中的水干了,城里就会发生火灾。
晒房网补充一张1966年卫星图,还能看见护城河的痕迹,注意右上角拜将台,现儿童公园。
这座镇南门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南门口。虽然随着城市的建设,赣州镇南门早已被拆除,可它的地标性功能,对于今天的赣州来说依旧持续着。
(南门口旧照)
小南门
小南门在赣州城东部,南接红旗大道中段、北与厚德路相交,为斜坡路。现巷内多为小店铺和居民区。小南门原名兴贤门,咸丰十年(1860年),知府杨豫在此增设小南门炮城。解放初期,小南门被毁,人们只能在记忆中回想它的模样。
(现在的小南门)
百胜门
1958年赣州城改造,百胜门被拆除。在拆了城门的同时,此一带的城墙也一并拆尽了。百胜门当时类似于东大街的龙头,被拆除后,它有些失了龙头的感觉。
(百胜门位于今东河大桥桥底附近)
建春门
作为赣州五大城门之一的建春门,其码头浮桥也曾经是赣州水道重要码头。上世纪,每日早晚开桥两次,每次一小时,过往船只穿流不息。江上铁驳“呜呜”,犹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令赣州沿岸声声汽笛震耳欲聋!
建春门城门出口处不远便是东河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建春门与东河浮桥一起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
(现存的建春门)
涌金门
涌金门除了为五大城门之一外,自宋朝以来,还一直是个赣州繁华码头之一。赣州发往北边的货物可以从章江、贡江的任意码头出发,而从北边过来的客与物,在溯赣江而上行了数日,又经十八滩惊险之后,往往是选择在这第一码头涌金门上岸的。所以,涌金门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交易旺盛,钱财广通,从这个意义上说,涌金门之名倒也取得名副其实。
涌金门再往北走一小段,便是八境台公园。
(现存的涌金门)
北门
现存的北门又叫”朝天门”,是为了辅助赣州原有城门的军事功能而增修的。现在位于龟角尾公园内。因城门城墙连接西津门城楼,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龟角尾八境台三江河合流景区,所以也成为一大景点。作为赣州人民日常休闲漫步的场所,紧密的融入了赣州百姓生活。
西津门
西津门是赣州古城的五大城门之一,城门滨临章江,城门外是渡江津口,故名西津门。西津门建有瓮城,城门有两重。
1932年,西津门作为主战场,两重城门在战争中被毁。现存的西津门,是位于瓮城的外重城门。1933年重建时,改建为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三门洞碉堡式的城楼。西津门旁还建有炮城,炮城平面为不规则的半圆形,始建于咸丰四年(1854年)。
( 现存的西津门 )
来源:章贡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