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火车站西北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一处红柱青砖的宫殿式建筑群,它就是国务院确认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主府,也是国内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公主府邸。
四进五重院落,前有影壁御道,后有花园马场,府门,仪门,静宜堂,寝宫,耳房,厢房,配房,后罩房依列分布。
它静静地伫立,听草原的风呼啸而过,看府前的杏花开开落落,历三百年沧桑风雨,默默守候。
它为何建在这里,它的主人又是谁?
01
硝烟阻止公主北上的步伐,塞外的风光使她迷恋,终一生,她都生活在这方阴山下的土地上。
原来,这座公主府的主人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六女儿,她在十九岁的时候遵从康熙的旨意离开京城,下嫁给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土谢图汗的孙子敦多布多尔济。
当时的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个部分。
漠南蒙古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额鲁特蒙古,是噶尔丹所在的蒙古;另外的漠北蒙古,就是今天的外蒙古,也是恪靖公主下嫁的喀尔喀蒙古。
在恪靖公主下嫁之前,康熙皇帝与漠西蒙古的噶尔丹在漠南、漠北展开了激战,曾经三次亲征噶尔丹。在公主下嫁的前一年康熙皇帝打败了噶尔丹。但在公主下嫁的同年漠北硝烟尚未散尽,归化城同样处于战争前沿,公主只得暂住清水河。
随着战火的远去,公主已经深深喜欢上了呼和浩特的风光,于是,离康熙皇帝下旨在离归化城北门2.5公里的扎达河畔为公主修建了这座公主府。
02
该干的事儿,她干了,不该干的事儿,她也干了,兴水田圈地种田,修大法,参政议政,康熙皇帝御书两匾训诫,当地百姓却永记她。
“四公主”是一位不平凡的人,她有一个称号,叫“海蚌公主”。“海蚌”是满语,意为参谋、议事。她有参政的权力,有皇帝监国的义务。她允准制定了《喀尔喀三旗大法规》并上报康熙帝获得批准,这部法规成为了喀尔喀蒙古诸部的行为准则。
“四公主”在清水河居住时,康熙皇帝御赐田地48000多亩。它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并下令兴修水利,吸引了杀虎口外大批汉民前来垦殖,使得这里连年丰收。
为此,康熙曾亲笔御书两匾训示警戒她,一匾曰“萧娴礼范”,一匾曰“静宜堂”,后来这两块匾分别挂在公主府的过殿和寝堂。
但当地的老百姓却为她建立了一块功德碑,上书“四公主千岁千千岁德碑”。
03
和硕恪靖公主和固伦恪靖公主,哪个是真正的她?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曾经在公主府的门口,有两块匾额,一块写的是"清·和硕恪靖公主府“另一块写的是“清·固伦恪靖公主府”,而且在导游的讲解中,有的会称她为“和硕恪靖公主”,有的会称她为“固伦恪靖公主”,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皇后嫡出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固伦"是满语,意为"国家"或"天下",是最高级别的公主;
嫔妃和贵人等生的女儿则称"和硕公主","和硕"也是满语,意为"一方",后引申为"旗"的意思。
和硕公主因自身出色或政绩斐然可被晋升为固伦公主。
而我们的这位“四公主”历经三次册封,第一次是她13岁时,被封为"和硕公主"。28岁时,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
后终康熙皇帝一生没有再晋封她。直到雍正二年(1724),她46岁时,她的哥哥雍正皇帝晋封她为固伦恪靖公主。
她是下嫁漠北蒙古的第一位公主,她给清朝的边疆带给了二百多年的稳定,她促进了蒙古各部与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发展,“固伦”的称号,她当之无愧。
57岁,她去世了,远葬在如今的蒙古国,青砖红柱的公主府失去了它的主人,但三百年风雨抹不平她的不凡,如织的游人将她的故事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