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庙头镇李家村委大碧头村,共192户780人,是广西最美乡村之一,村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大量明清古建筑和古驿道保存完好,4A级桂林大碧头国际旅游度假区和桂林市五星级康养田园综合体坐落于此,文化古韵与现代风格相得益彰。
自乡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选取基础设施好、环境优美、辐射力强、群众意愿高的大碧头村做示范点,以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三聚焦”实现大碧头村风貌大步提升,打造了让人们“望得见绿、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蓝本”,带动全镇乡村风貌改善提升。
聚焦“风貌塑形”,让乡村美起来。大碧头村拥有近800年悠久历史,古村现保存50余栋明清住宅、两座古祠等建筑。为提高风貌提升整体水平,庙头镇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三清三拆三微”整治、“四有、四重、四化、五网、六改”总体要求,以“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等为重点内容,根据群众意愿,房前屋后圈围出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满足群众自给自足的生活需求;房屋改造体现本地特色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重点突出青砖、黛瓦、马头墙、坡屋顶等基本元素,以桂北民居风貌为基调进行房屋立面改造172户,以湘西文化建筑风格对大碧头现代建筑进行立面改造20户;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设了4座污水处理站,铺设生活污水管网3.2公里,硬化道路7.8公里,安装路灯600余盏。干净整洁的村道,风格统一的房舍,通透敞亮的院落,错落有致的“微花园”,大碧头村庄风貌蔚然成景。
聚焦“产业做实”,让农民富起来。该镇依托大碧头康养田园综合体和国际旅游景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领李家村沃柑示范园、天诚佳藕产业基地向现代农业转型,初步形成湘江大健康养生产业经济带。同时全面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党员带头引导群众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宅基地和闲置房屋改建成民宿、餐饮、酒馆、茶吧等业态,盘活“沉睡资产”,大碧头土地流转192户,共计1800余亩,流转率达到100%,群众租金收益超360万元。通过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和进入景区务工,就近吃上“旅游饭”,党组织扶持引导“旅游公司+贫困户”建立共享机制,带动30余人就近发展乡村旅游接待,开设农家乐9家,每年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村民到景区务工有100余人,其中贫困户有9户16人,每人可获得年劳务工资2.6万余元。
聚焦“文化铸魂”,让乡村精气神提起来。乡村风貌提升塑形更要铸魂,风貌提升行动以来,该镇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传承发展优秀农耕文化,通过“党委发动、党员带动、群众主动”的工作方式,以“党建+”的模式带领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将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主议、自主定、自主建、自主管,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美丽家园”等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改进乡村治理能力。依托文化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交流场所,每年开展舞龙舞狮、地方戏彩调、桂剧等特色表演50余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庙头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党员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街口村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村群众讲政策措施,大力开展“讲文明 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大碧头村的变化只是全州县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该县以泉南高速和厦蓉高速“两高”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为切入点,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为核心,紧扣“形、实、魂”建设,对才湾集镇、以及“两高两道”沿线、湘江沿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周边的44个村庄、2834栋房屋连片打造、成区域推进,打造“红军大道”“红色湘江”两条精品示范带,重点打造珠塘铺、脚山铺、宅福田等9个精品示范村,并实施红色湘江田园综合体、才湾米粉小镇和米粉产业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形”向“形、实、魂”兼备转变,不做“点”而做“全城”,不做“盆景”打造“风景”。(通讯员 蒋芳 蒋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