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虽然交通不便,但很多文人墨客却都喜欢游山玩水。蓝天白云,可以开阔视野;青山碧水,可以怡情养性。登山临水,令人追忆先贤;高山流水,也能觅得知音。
李白抒写天门山壮丽景观,江水开阔、碧水东流;青山巍峨、日映孤帆。白居易曾赞美江南风景秀美,日出时分、江花胜火;暖春来临,江水湛蓝。
面对大好的河山,谁能不触动深情?欣赏豪迈的诗词,谁能不激情澎湃?下面介绍罗隐很罕见的诗作,仅是颈联就引人入胜,最后5字更发自肺腑。
四顶山
唐代:罗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罗隐是唐末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他少时即负盛名,因十次参加考进土考试都不中,于是改名隐。后来为了谋生,曾担任过一些幕府,后来还在池州的九华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罗隐喜欢道家学说,他的作品涉笔成趣,非常值得后世品读。这首诗是作者畅游各地时的即兴而作,诗人通过描写山中独特的风景,表达内心的曲衷。
四顶山位于巢湖北岸,在安徽肥东县城南25公里处,山的海拔约174米,亦名四鼎山、或朝霞山。山上树木葱郁,怪石林立,崖石如鹦鹉敛翅挺立,石尖端常年滴水,俗称茶壶嘴。
传说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炼丹术士叫魏伯阳,他曾在此炼丹成仙,山上留有炼丹池和炼丹处等遗迹。登山远眺,百里巢湖、片片风帆,姥山、忠庙绮丽风光,尽收眼底。
罗隐写过很多非常出色的作品,也有很多警句流传于世。他的诗作多用口语,读来似随口唱出,但是神韵自寓其中,并不粗俗浅陋。这首五言律诗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首联点题,四顶山天然而成,犹如一幅韵美色丽的风景画,不愧为庐阳八景之一。这里的“精神”是指神采、韵味的意思。作者用一个“别”字,分出四顶山与其他名胜古迹的不同,虽然没有附近的九华山、黄山那么著名,却别有风味。
颔联的出句以木刻运刀的手法,勾勒出了山有四峰的突出特征;对句则告诉人们,四顶山是观赏巢湖风光的好地方。一座山有四处顶峰,这本身就很神奇,而且三面可以俯瞰湖水,更是与众不同。
诗人徜徉于山林间,凉风送爽、视野开阔,不仅心情舒畅,而且忘记了一切烦恼。难怪他可以出口成章,这里确实是一处灵感顿生的好地方。
山上有一座古庙,这里不仅游客众多,而且香火不断。颈联展现了这里的气候特点,暑天不热,僧侣们在此生活和修行也感到心情放松;寒季不冷,不仅松柏苍翠,而且草木茂盛。
游人来此也是流连忘返,以致令人发愿削发为僧,永不离去。作者用游人切身的感受,替代了游人领受到的绮丽美景的描写,更是这首诗运笔有力之处。作者不写风景之美,读者却很容易领略到四顶山的美丽和宜居。
纵览罗隐的这首五律,仿佛随手拈来,不加思考,却描绘了山中的独特景象。首联总览全文,提纲挈领地抒写了山中的胜景和风韵。颔联突出其地理特征,一山四顶、三面环湖,可以毫无障碍地放眼远眺。
最后四句点出游人的感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淡淡的愁怨。作者因为性情刚直,而屡试不第,人生之路如此艰辛曲折,难免心中极度压抑和孤寂。一句“愿剃发和须”,既是对胜景的赞美,也是由衷地表达自己看破红尘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