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渡:百年家族企业的复兴之路

旅游 黔酒 2021-03-10 14:22

原标题:英雄渡:百年家族企业的复兴之路

导言:

在赤水那琥珀一样深厚的土地上,藏着一个家族的百年大业。随着酒香,我们走进汪氏,感受一个民族千年来博大精深的酿酒文化,聆听一个家族酒坊的不老传说。

▲英雄渡酒厂

百年世家心无他物,汪氏酒香又渡赤水岸头

好酱酒离不开茅台镇,一条赤水河,长度不及长江十分之一,流量仅为黄河的六分之一。俗话说靠山吃山,而茅台镇人“靠酒喝酒”,成千上万家酱酒企业与作坊扎根于此。

平坦的沃野高原,赤水河的浇灌,让它宜于红缨子糯高粱的生长,这块土地到处洋溢着酒香。西汉以前,濮獠部落居于古茅台,濮獠人种植茅草建立祭台,立灯杆,祭祀祖先,对先人开荒破土表示崇敬,惯称“茅台”,从此这里有了名称。

古往今来,这里河水清清,两岸酒家林立,酒香弥漫十里,来来往往的客商,连通南北的官道,乾隆年间更是成为“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集镇。而在1508年,正是明末清初,比乾隆更早诞生的“汪祖烧坊”——英雄渡的前身,仿佛一个乱世枭雄拍案而起。

考究汪家族谱,说是最早并没有迁到茅台,是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到此地。我想,这绝不是偶然,如果你考察这块土地,你就会明白汪氏先人的聪明与心机。这样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地方,从表面上看,是汪家选择了这里,而内在,或许是冥冥中酒神的召唤,或者是天性中对酒的痴迷呢。

1568年,汪氏祖先受到黔地得天独厚环境的启发,便做出了“汪祖烧坊”的酿酒古方。发展到1889年后,受当时大环境的影响,经济萧条,粮食用来填肚子都不够,连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何况是用来酿酒?所以在1889-1928年间,汪氏数百年的酿酒事业中断了。到1935年,“汪祖烧坊”更名为“英雄渡”。

▲汪伦母亲蒲氏

只有在乱世,旧的秩序或者制度将被打破,才会出现重新洗牌的机会,汪曾祖带领他的酒坊就这么度过了风雨飘摇的几十年。传承到现掌门人汪伦父母手中,正逢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环境才稳定下来,彼时的中国像一只需要休息的雄狮,粮食紧缺,英雄渡再次面临原料问题。但这一次,山河仍在,酒香仍在,汪氏仍在。

如果不参与官僚的财富掠夺,在动荡年间最赚钱的行业无非贩运盐米、开办商社、劈山取铜,而汪氏一族,百年来,酒香已经沁入汪家人的骨子和基因,复原家族酿酒自始至终是汪家人心头的夙愿。

于是夫妻俩带头挖酵坑,一车车地拉来泥土做泥窖,还另辟蹊径,尝试着用香蕉苹果发酵,这水果还得用竹子捣碎,加上泥土、曲药和一点粮食,就这样制出了“汪祖烧坊”最早的浓香型大曲。再后来,夫妻俩加以改进,将酒曲先用蒸饭的甑子蒸一遍,再下药,八道基本程序下来,这就使原来的酒曲上又多添了一丝丝香味。除非是实在没钱买原料,不然夫妻俩没有找政府贷款,都是咬着牙自己干。

汪二公解放前就是烤酒熟手,再凭借汪伦父母血液里的酿酒天赋和骨子里的肝胆,他们的酒很快就独树一帜,味压一方。汪家的酒规模越来越大,一年能烤出上万酒,他们的酒香里,洋溢着族人的赤诚和肝胆。

汪伦母亲一辈子都在和酒打交道,自己却不喝酒,她还有自己的一套酿酒哲学,她觉得好年份的酒,就犹如天资聪颖的孩子,她会帮助它展现最完美的一面;如果年份不好,则会更加关爱它,呵护它,使它如健康孩子一样成长。就是这样一个传奇“酒娘子”,在扩大家族企业版图的同时,还育有3个孩子,英雄渡现在的董事长汪伦就是老幺。

▲汪伦

百年企业强舵手,一个实力相当的继承人的诞生

生于酒家长于酒家,从小就是闻着酒糟味道长大的。自汪伦记事起,他就终日跟着爷爷和父亲在生产间里打转转儿,不知不觉间对那酒香产生了莫名的迷恋。虽然汪父看到他早于同龄人的灵性和钻劲儿,但是直到汪伦14岁,汪父才让他正式开始学习酿酒。自此,汪伦便钻入了厂里的坛坛罐罐之中,开始与酒神对语。

酿酒师这个职业听起来很浪漫,可酿酒过程并不全是美好。打接触酿酒开始,汪伦的日常就是天还未亮就早早起床,搬原料、卸罐子、蒸煮、制作酒曲、铲渣滓、提重物、做实验、清洁,每天工作10-12小时是常事,下了班累到没力气吃饭更是正常。一波又一波地劳作,暮色中,作物蒸发后的烟雾缭绕,从酒厂上空缓缓腾升,环抱着整个屋檐,也环抱了汪伦的整个童年。

秉承了汪家的聪慧与坚韧,聪明好学的汪伦学习了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后,继续深造,去中国酒检中心进行了酿酒师、品酒师、评酒师等等培训,在此期间结识了多位良师益友。哥哥们早已出去自立门户,2011年,汪伦接过父亲的事业,改制企业,还成立了第一家白酒银行,不过那是后话了。

汪伦刚接手英雄渡时,酒厂的情况远不如今天。公司人员缺乏,规模小,设备少,酿酒的酒罐加起来不超过40个,酒的年产量也就几百吨。汪伦出道以来最难忘的事就是这时期,他既要负责技术生产,又要负责产品的品控、研发、生产设备的选型等等。第一个年份的酒还在罐子里,第二个年份又即将开始,精力和资金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不影响白天的工作,汪伦晚上通常都是一头扎进实验室,一待就是深夜,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没日没夜地试验再试验,吃睡都在公司,工作压力大到他一个月下来瘦了好几斤。不过,当看到成品酒放在手里,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的那一刻,汪伦永远无法忘记他当时有多热血沸腾,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初出茅庐的汪伦内心也徘徊过,自己到底能做出来什么样的酒,我能做出来好酒吗?做完之后有人会买吗?资金能供应的上吗……眼前好似有一张白纸,怎么画和画得怎么样都是未知。刚起步的时候,欣喜、激动、困顿接踵而来,杂糅着汗水和瓶颈,汪伦手下的酒,凝练着他的态度和心性,混合了激情与力量,博学与坚守。

酿酒家族的责任与使命让他不顾一切,2015年英雄渡的年产量已经能达到六万五千吨。汪伦父亲品尝到儿子酿制的酒后,高兴地说:你终于可以从我这毕业了。

岁月不停流转,烧酒浓香依旧。凡品过英雄渡酒的人,都赞不绝口。每当这时,汪伦只是淡淡一笑:“我们不过是做出了粮食酒该有的样子,保证了它该有的品质罢了。”

祖孙三代,秉承“古法酿造,只做纯粮酒”的理念,以匠心酿造良心白酒。古法酿酒不比快曲发酵产量高,更不如酒精勾兑来得便捷。它是一种生产周期漫长,又要按部就班的酿酒技艺,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以“年”为单位。一个生产周期的成本至少三年时间才能收回,但汪家人追求的从来就不是产量和效益,这种酿酒世家的工匠精神和理念早就从汪祖开始,一代又灌输给下一代。

历史就是这样奇妙,看似山崩海啸、惊天动地的历史,其实就只取决于一个大人物一个轻微的举动。蝴蝶的翅膀会形成飓风,帝王的一个咳嗽也可能就会形成一场杀伐。如果汪家在动荡年间没有继续坚守下去,那么贵州酱酒又将失去一个得意的作品。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