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在花间的民居
花开满山
樱桃树下养蜂
三月的威宁,天高云淡,春意盎然。
3月4日,从威宁县城出发往北行驶60公里,抵达龙街镇集镇,又沿着盘山公路下行,直奔此行的目的地——龙河村。
由镇入村,只见蜿蜒的公路两旁,树木逐渐葱茏,簇簇盛放的樱桃花点缀其间,随风摇曳。
当地人说,龙河村是一处藏在青山下、河畔边、花海里、果香中的“世外桃源”。
在村党支部书记郑国斌的带领下,一行人步入龙河村樱桃园观景台,绿水青山下,漫山遍野的樱桃花白茫茫一片,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其中,三三两两的游客穿梭于花海拍照留念,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铺开。
“龙河村的这棵樱桃树王,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当年村里的一户人家从石门坎拿过来种下的。”指着树干粗壮、枝繁花胜的樱桃树王,郑国斌介绍,龙河村三面临山,发拉河在山脚流淌,得天独厚的河谷地带拥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温偏高等优势条件,非常适宜樱桃生长。于是,原本的几株樱桃苗就这样在龙河繁衍开来。
“自我记事起,村里就种有樱桃树。”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郑国斌“伴”着樱桃树长大,又见证了樱桃树成为全村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2015年以前,龙河村村民零散种植樱桃树1000余亩,虽然品质好、甜度高,但规模小、产量低,除了自给自足,只能零星售卖,成不了产业,更谈不上带动村民致富。
直到2015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春风“吹拂”乌蒙大地,精准锁定区域、土地、农户,调减玉米等低效农作物。为响应种植高效农作物的号召,龙街镇党委政府瞄准了“龙河樱桃”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及生态效益,决定将其打造成“农旅结合”的精品樱桃园。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郑国斌和村“两委”班子组织群众到纳雍、黔西、成都等地的产业基地进行考察,学习他们的种植管理技术和产业园区规划,种植“龙河水晶樱桃”。
几年时间,从村“两委”带着村民干到村民主动干,满山的包谷林逐渐被樱桃树取而代之,就连几百亩的荒山也用“背土填坡”的方式种满了樱桃。到今天,龙河已发展了上万亩的樱桃特色园。
“樱桃树一年四季管护,冬天疏土、施肥,夏天除草。”村民石先群家种了38亩樱桃树,单是2019年和2020年卖樱桃的纯收入就有近20万元,“每年5月采摘季时请村民帮忙采摘,工资都要支付几万元。”
“龙河村628户人,家家户户都种了樱桃树,种得少的有几亩,种得多的有三四十亩,个个都成了种樱桃的能手。现在全村共种樱桃树1.1万余亩,达到丰产期的近7000亩。”郑国斌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自豪。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在龙街镇合作总社的带领下,龙河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农户抱团发展,把樱桃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小小的樱桃成了带“红”产业振兴的有力推手,也真正成了当地“百姓富、生态美”的特色优势产业。
山坡绿了,百姓的腰包也鼓了。在发展樱桃产业的同时,龙河村还计划充分利用樱桃产业的生态优势及附近村落的传统文化优势,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旅游,将“传统农业”逐渐向“观光农业”转变,实现生态与发展齐头并进。
“今年樱桃长势不错,应该有个好收成。”常年在外务工的刘林辉,樱桃花开后就提前回到家,把农家乐修整一番后开门迎客。
刘林辉种了17亩樱桃树,去年将自家住的房屋扩建装修,开了一家农家乐,“就在家里住3个月,做这一段时间的生意,预计今年能赚7万元。”
“目前全村共有8家农家乐,4月底采摘季即将到来,大家都在收整、装修,做足准备,迎接这一轮的丰收。” 站在山顶的观景台远眺龙河,郑国斌信心满满。
来源: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