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闻、通讯员张良玉报道:3月7日是星期天,家在佛山禅城的刘女士带着孩子,穿过古色古香的民乐老墟,来到了属于广东省第一个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一部分的民乐闸窦,与孩子一起了解桑园围的历史、西樵当年一船生丝去一船白银回的丝织业辉煌。也在这一天,位于西樵山的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也迎来了客流高峰,游客来到园区,赏玩桑基鱼塘美景,采摘桑果。
近年来,佛山的家长越来越喜欢带孩子去参加文化研学之旅,与孩子一起过一个文化周末假期,让孩子在旅游过程中接受一次乡土文化教育,增强孩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而桑园围成功成为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更是登上了同城游玩的热搜榜。
在民乐老墟开五金店的冼老伯说,从春节到现在,来店里问民乐闸窦的人多了很多,旁边的村道经常泊满了游客的小汽车。同样,属于桑园围的北江大堤,复原了珠三角最古老的桑基鱼塘模式的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都出现了“探遗”热潮。
来自顺德的陈先生说,在17世纪,桑园围已经形成围堤、河涌水系、闸窦工程体系完备,形成防洪、挡潮、灌溉排水、水运等功能齐全的基围灌排工程体系。桑基鱼塘就是桑园围的产业形态与农业模式的代表,水利建设的成果成就了佛山蚕桑丝织产业的辉煌,所以带孩子来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就可以让孩子学习了解到这些知识,而不只是单纯的摘果。
桑园围文化遗产催生“春游热”正在上演,成为佛山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热点。3月6日,由南海区作协、顺德区作协等联合主办的“桑园围之春”作家采风活动在南海九江镇烟桥古村启动,来自南海、顺德的70多名作家、文学爱好者深入桑园围进行采风,以手中之笔展现这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发展与面貌。
编辑: 宝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