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永登十二连城的演变
今天永登的连城地区,是连接甘青两省战略要地。在历史上,这一地区多次发生过战斗,传说中“连城”一词由当地十二座相连的古城得名。这个地方真有十二连城吗?如果有它们今天还在吗?
从永登县城出发,沿着县城通往连城的公路就能实地探访那里的古城遗址。 人们到达的第一个城池遗址是通远乡新站村的一座古城。
这座古城是北宋西夏交战时,西夏军在此修筑的。走在公路上,很远就能看到古城背后的烽火台。顺着公路,走到村子附近,看到了一条干河,过河后,就是新站村。这个古城的城墙保存比较完整,站在村里抬头就能看到城墙。
从一个豁口爬到城墙上,只见墙内民房遍布,许多村民的房子紧挨着城墙,有些人家的猪圈、牛圈就充分利用了城墙。有一户人家甚至将城墙的一部分铲去,用作垫圈土。
当地村民说,古城内的住户有二十多家。对于这座古城的来历。有些村民说,是宋代的割牛城,而有些村民则认为,这不是割牛城。其实,对于这座古城,各种资料中都有记载,但很混乱。别的不说,仅名称就有好几种,有人称之为牌楼古城,有人称之为通远新站古城,也有人说这是西夏人的割牛城,还有人叫做统安城。名称之繁杂,,说明这里变化更替非常频繁。实际上这里属于通远乡牌楼村新站社,过去叫新站上下队。
公元1118年,童贯统帅大军,分两路进攻西夏,结果西夏人据守的红城失守,后西夏反攻失败,只好退守这里,修筑了城池防守,西夏人称之为割牛城,可能由于地形像牛而命名。因为,水磨沟一带好几处城池都是依照形状命名的,后来这座城池被改为统安城。(也有些人认为,距离此地不远,还有一座城池,这个城池才是真正的统安城。)
过了牌楼村以后,继续往前走,进入了水磨沟。这里有几个古城。我们依次看到羊胸子、蹬蹬城,以及一处题刻。人们推测这一地带就是宋代震武军所在地,对宋震武军所在地人们有争论,有人认为宋震武军所在地应该在今天的连城镇的古城,但更多的人倾向于蹬蹬城。
长期的战争给连城周边留下了大量的古城堡。在连城周边三十公里的范围内竟然有古城堡二十多座,红山城、黑山城、通远堡、马军堡、河桥堡、连城、七里堡、牛站堡、杜家湾城、洛落城、黑古城、蹬蹬城、羊胸子城、石门堡、三角城等。这些古城的修筑年代上至汉唐,下至明清,特别是在北宋西夏争夺的时候,修建了大批城堡。 可见,历史上的连城、河桥为中心的西大通地区,城堡遍布。据《庄浪汇集》记载,汉代在永登西北部筑有红古城、王家山城、马家山城、吴家山城、钱家山城、罗罗城、工巴城、古城、那亥城、蹬蹬城、羊胸子城等十二座古城。它们环绕相连,所以这个地方被人们称之为连城。
然而连城的来历并不是这里有十二座相连的古城。专家考证后认为,民间传说的十二座相连城堡实际只有七座,显然十二连城是不存在的。史料显示,连城一词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鲁土司的家谱上有一句“治第连城”,连城得名可能由此而来。明初修建城池的时候,鲁土司们对原先的大同堡进行了改造,不仅增加了墙的高度和厚度,而且修建了马面、炮台等设施。由于大同堡距离宋代震武军的所在地--震武城只有500米左右,在许多人眼中这两座城相连在一起,因而称之为连城。所以两城相连,而得名连城,这才是连城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