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蒙山大佛(或称晋阳西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寺底村蒙山的大佛,兴建于北齐时期,距今有1400多年,曾在历史上消失600多年。那么蒙山大佛在1400多年中历经了哪些磨难与保护,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北齐崇佛
高欢
由于北齐的奠基人高欢是在晋阳(今太原)兴起,控制北魏与东魏朝廷,所以北齐历代皇帝对晋阳十分重视,视为仅次于邺城的第二首都,经常在邺城与晋阳之间来回驻扎。晋阳在北齐时期极为繁荣,既是北齐防御北周的军事重镇,也是政治与文化中心。
北齐
虽然高欢出自渤海高氏,为汉人世族,但自其祖父高谧起,高家就生活在北魏六镇,逐渐鲜卑化。高欢也是凭借反对汉化的北魏六镇夺取大权,所以高欢重用鲜卑人,较为排斥汉化。北齐也因此推崇佛教,大力修建佛寺与佛像,对儒家与道家较为排斥。
二,大佛修废
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北齐书·帝纪八)
(天统)五年……夏四月甲子,诏以并州尚书省为大基圣寺,晋祠为大崇皇寺。(北齐书·帝纪八)
高洋
天保元年(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强迫东魏孝静帝禅让,建立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高洋下令在晋阳的西山修建开化寺。寺庙建成后又在其附近一里的地方开山凿佛,即蒙山大佛(具体开凿时间存在争议,应晚于开化寺,大致在天保年间,即6世纪50年代)。北齐后主高纬时,蒙山大佛建成(据史料推测为天统五年(569年))。
隋文帝
隋朝时隋文帝改开化寺为净明寺(唐高祖时改回开化寺),修建佛阁以保护蒙山大佛。唐朝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李治巡行并州,亲自到蒙山大佛游玩。会昌四年(844年),唐武宗灭佛,强迫僧尼还俗,拆毁佛寺,开化寺因此被毁,蒙山大佛也失去保护,遭受风雨侵蚀。乾宁二年(895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参拜蒙山大佛,下令重建开化寺。
刘知远
开运二年(945年),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参拜开化寺,出资修缮佛寺与蒙山大佛。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开化寺新建舍利塔。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开化寺遭受战火,损失严重。蒙山大佛也惨遭毁坏,佛头自此被毁消失,佛身也被土石掩埋。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王朱㭎重建开化寺。但由于蒙山大佛损毁严重且被掩埋,朱㭎未能发现,使得蒙山大佛自此消失600多年。
三,大佛信息
皇帝崇敬释教,显庆末年巡幸并州,共皇后亲到此寺。及幸北谷开化等,大像高二百尺。《冥报记辑书》
修复之前的蒙山大佛
由于蒙山大佛的佛头丢失,因此其具体高度存有争议。唐朝史料《冥报记辑书》记载蒙山大佛高二百尺(约59米);但根据遗留大佛身体的比例推算(两腿底部至颈部高30米,还有基座6米),大佛高应为46米。现在的蒙山大佛佛头是参考太原出土的北齐佛像新修的。
蒙山大佛是利用陡直崖壁开凿建成,为单体佛像,没有胁侍像(即左右两侧的较小佛像)。大佛颈部至腹部高22米,两肘间距22.7米,佛像小臂长12米、宽2.80米,双腿高3米,为结跏趺坐。由于大佛外侧损毁严重,其衣服纹饰已无法得见。整个蒙山大佛看去,两肩平而宽,胸胛肥厚,身形壮硕,可能为释迦摩尼佛(也有人认为是弥勒佛)。
北齐佛头
蒙山大佛前留存有佛阁遗迹,门墩(dun)石和地栿(fu,即贴伏在地面上的条形木或石构件)尚在,可能修建于五代十国时期。佛龛外东侧崖面上有一块摩崖碑刻(摩崖碑刻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但文字模糊不清)和两个洞窟(小窟损毁严重,大窟保存较为完好,留有雕刻的石柱等遗迹)的遗存。
四,大佛现状
蒙山大佛
1980年太原进行地名普查,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发现蒙山的地名“大肚崖”十分奇怪,于是在实地调查时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身体的一部分,蒙山大佛自此重新被人们发现。2000年蒙山大佛列入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寺底村进行旅游开发,对蒙山大佛的佛头进行修复,2008年佛头修复完成,免费向大众开放。
总的来说北齐推崇佛教,佛像艺术到达高峰,蒙山大佛更是北齐佛像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历史与文化的千年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