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旅游景区,1997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双林寺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中都寺当时为一方胜境,庙貌雄伟,香火隆盛,游人不绝,曾建有"七重楼阁,高可望省",可惜毁于火灾,原阁础石至今犹存,直径一米有余,足证其规模之大。约至宋代,中都寺改名双林寺。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盘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
天王殿廊檐下塑有四大金刚,每尊高约3米,门两旁各两尊。四金刚目光锐利,均投向中间的参观者。由于是用琉璃珠作瞳孔,金刚眼神光亮,似真人一样。他们衣饰简略朴素,三尊赤裸上身,一尊系腰裙。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工匠更容易将金刚们塑造得威猛雄壮,工匠们用高高隆起的胸肌来表现这一主题,四大金刚像如今的健美运动员一样摆出各种造型,使肌肉暴起,浑身
似蕴含巨大的力量。每位金刚手握一金刚杵,四金刚均坐于某物之上,一腿向前侧伸,一腿向另一侧平伸,小腿向前平曲悬空。他们面部表情极为夸张,个个横眉立目,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威严感。四金刚像堪称中国古代彩塑经典。令人十分可惜的是,四大金刚各有一只脚损坏(由于悬空),露出木胎来。
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这尊塑像可谓之精品,备受海内外识者交口称誉,说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等等。概括之约有三点:双重性格的深入刻画;夸张变形身躯表现力度;面部表情高度传神。这些因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韦驮像的艺术特色,使这个人物具有性格特征而活了起来。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应强调指出,即韦驮静态典型中所表现出的运动--不动之动,这也是韦驮像之所以取得生动气韵,达到传神效果,在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由于是寺庙中的圆雕,观赏的最佳视点被巧妙地安排于一进殿门的位置,这既是由于当时宗教活动的形式所限,以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
看韦驮像的构图,其身体重心基于左足,下肢朝前站立,从腰部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上体躯干向右侧扭曲,这种扭曲程度,已极大地超出了人体生理所允许的限度,很像-节麻花,但人们从整体气势观看,这种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姿态,不仅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相反却从这种艺术夸张变形之中,感到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韦驮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这条曲线极富弹力和流动感,构成了韦驮身体动态的主轴线,加之韦驮身上的飘带萦绕飞舞,本身就是大的曲线,从视觉上也加强了动势。韦驮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部伸出,让人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左臂抬起,同右臂形成对比(手部已残,原来似握金刚杵)。韦驮整个身躯外轮廓构成一个略带倾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由左手、右手肘部和足部三个突出点形成。由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顶点在下部并呈倾斜状态,给人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因而也增加了这尊塑像的活力和行动感觉。
双林寺从现存的最早的碑刻看,双林寺在宋代已是名声显赫,规模宏大。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所重建,彩塑也是随建筑一起完成的。双林寺彩塑保存非常完整。现存彩塑2052尊,完好的1566尊。释迦殿四壁布满泥塑壁龛,每一壁龛为一独立神话或佛教故事。菩萨殿主像两侧塑有上百尊高约50厘米的菩萨。
这里以彩塑的佛像闻名于世,佛教人物造型精准,神态逼真,相互之间互有呼应,给人虽庄重严肃但并不脱离生活的感觉。佛像既然是宗教作品,就必然受到宗教的限制,而工匠们也力图冲破这种束缚,把他们心中的美好注入到作品中。当然,工匠造像也必须有根据,一是工匠们世代相传的模板,二是其他寺庙现成的塑像,三是佛教经典中的描述,最后第四则是生活中的真人。而工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生活中的人物,这些各类人群的形象都可能被工匠直接或间接的塑入作品之中。
东侧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面相恬静妩媚,姿态舒畅自然。左右侧塑韦驮和夜叉立像。韦驮像极富个性特征,武中蕴文,颇具动势,是明代彩塑中少见的艺术杰作。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窗台和门两侧还塑有供养人像三十多尊,这些塑像造型非常写实,他们的衣冠饰物是研究明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可贵资料。
穿过天王殿之后是一间间佛殿,双林寺的两千多座彩塑就隐藏在一间间灰瓦砖墙里。没到过这里的人想象不出,在晋中这样一个看起来如此平常的村庄的一座寺庙里,会有如此之多的、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彩塑中的杰出作品。与天王殿那四大天王不同的是,双林寺里面的各类彩塑生活气息极其浓郁,且不说十八罗汉里的彩塑个个与真人大小无异,身体比例准确,就是五官造型也和平常人一样可亲。有尊哑罗汉的神情就极为传神,双眼圆睁微微斜视,双唇紧抿微翘,仿佛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又故意装聋作哑。渡海观音单腿坐红莲的姿势安详自若也倒罢了,有尊自在观音的坐姿,左足耷在台下,右足则翘在台上,右手还悠闲地架在膝盖上,这样闲适的姿势在我见过的所有菩萨中独一无二,自在观音的"自在"感觉显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