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区石林镇黑塔村
黑玉宝塔的传说
后人重建的石塔。
编撰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李氏族谱》。
□鹤报融媒体记者 岳珂 文/图
位于山城区石林镇北部的黑塔村是一个有着600余年历史、2000余人的传统村落。数百年来,黑塔村就像村南缓缓流过的羑河一样,波澜不惊却又承载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李氏家族在黑塔村繁衍生息600多年
黑塔村历史悠久。“我们老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县迁过来的。”73岁的黑塔村村民李景山告诉记者,据《李氏族谱》记载,黑塔村李氏家族的先祖李兴由山西洪洞县迁徙而来,李氏家族在黑塔村繁衍生息至今已有600多年。如今村南的一片田地里仍留有李氏先祖李兴的坟墓,早先坟前留有一块墓碑,后毁于战火,如今的墓碑是后人根据原墓碑的内容于1952年重刻的。李景山告诉记者,老人们说李氏先祖是1337年迁到黑塔村定居的。
1337年为元顺帝至元三年,而明朝由朱元璋于1368年开国,所以黑塔村李氏家族的先祖很可能早于明初山西大移民来到黑塔村,李氏家族迁至黑塔村的具体时间还需要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家族在黑塔村定居已超过了600年,李景山告诉记者,“我们李氏家族在黑塔村已经繁衍三十多代了。”
李氏家族现在还保存着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族谱。李景山说,这份族谱是黑塔村李氏家族现存最古老的族谱。
目前,黑塔村以李氏族人居多,清朝初期由附近村庄迁过来了毕姓族人,后来又陆续迁来了马姓族人、白姓族人。
黑塔村名源自一个爱情故事
李景山说,他们村原本并不叫黑塔村,而叫西石缝村。
明末清初,村里有一个身高八尺、力大如牛的壮汉,他虽然头脑简单却也会几下拳脚,他常年四处奔波,以出苦力维持生计。一日,壮汉到京城做工,恰巧有位富户人家的小姐抛绣球招亲,出于好奇他也跟着人群凑个热闹。无巧不成书,绣球正好落到他头上,富户人家的小姐只好嫁给了他,俩人一路风尘仆仆回到了村子。在西石缝村这个远离京城的偏僻乡村,富户人家的小姐度日如年、思乡心切,常常以泪洗面。壮汉虽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对妻子疼爱有加,看到妻子闷闷不乐,便想办法讨妻子的欢心。壮汉不惜体力从山上拉回整块的黑色石头,精心凿刻,为妻子建造了一个4米多高、七层八棱黑玉宝塔,好让妻子站在塔顶眺望京城,缓解思念亲人的痛苦。黑玉宝塔造成后因为特殊的形制和颜色而远近闻名,久而久之黑塔便取代了原来的村名。
李景山告诉记者,村里的黑塔原本位于村西头,“像黑玉石一样,锃光瓦亮的”。李景山小时候还见过这座黑塔。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黑塔被当做“四旧”给破坏掉了,“砸坏了的石头都拉到了村边的羑河上造小电站了。”黑塔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庆告诉记者,“现在石头还在电站下面垫着。”
进入本世纪后,黑塔村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村民们集资在村西北,依照原来黑塔样式又造起了一座石塔。“村子因为黑塔得名,总要有一座塔,也让后人知道咱村名的来源。”李景山说。
黑塔村得名与白蛇传有关
有趣的是,关于黑塔村的得名,还有一个地方也有类似的传说。黑塔村位于石林镇的北段,与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接壤。由黑塔村向西北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三个村子,分别为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镇的高白塔村、杨白塔村和崔白塔村。这几个村庄以前合称为白塔村,在这几个村庄也流传过和黑塔村类似的传说。
一位高白塔村的文史爱好者表示,白塔村得名也有好几个说法,其中一个传说几乎和黑塔村的传说一样。
相传,古时白塔村有一个英俊潇洒、勤劳朴实的小伙子。一天,他到彰德府(今安阳市)卖柴,正赶上知府的千金抛绣球选婿,知府的千金对小伙子一见钟情,便把绣球抛给了他。知府家小姐随小伙子回到白塔村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十分幸福。日子久了,知府家小姐思念彰德府城中的父母,却又不愿离开丈夫,便让做知府的父亲在村中修了一座十余米高的白塔。知府家小姐想父母的时候,就站在白塔上向彰德府遥望,以解思念亲人之苦。久而久之,大家便忘记了原来的村名,就把村子取名白塔村。
有关黑塔村村名来历还有一个说法,黑塔村的得名与白蛇传有关。
黑塔村向南二十多公里就是白蛇传的发源地淇滨区许沟村,“白蛇青蛇闹许仙”的传说在这里尽人皆知。在黑塔村的传说中,白蛇和青蛇分别被法海镇压到了白塔和黑塔之下,马投涧镇的白塔村镇压的是白蛇,而黑塔村的黑塔镇压的是青蛇。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黑塔村因何得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村民们把善良和追求美好的愿望赋予到了村名的传说中,以此教化后人善良、博爱。
建于明代的古庙
黑塔村历史悠久,村内也曾有数座古民居,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大多已经坍塌。李海庆告诉记者,目前村内仅有一座清末的古民居尚有人居住。因年代久远,房屋漏水严重,屋主在房顶的瓦片上覆盖了一层水泥。
黑塔村东有一座规模不大的泰山奶奶庙,据记载该庙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后经多次修缮,目前庙内存有两通捐资修缮碑,分别立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和光绪十年(1884年)。此外,村内还曾有一口建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古井,关于这口古井还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村中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个孩子。二女儿淘气爱哭,经常耽误母亲下地干活儿,母亲就吓唬二女儿:“再哭就把你扔到井里”。一天,母亲去地里干活儿,看管弟弟妹妹的责任就落到大女儿肩上。可二女儿又开始哭闹,无论姐姐怎么哄都不停歇,大女儿想起母亲经常吓唬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背起妹妹就走到了古井边,吓唬妹妹。
没成想大女儿一时失手,把妹妹掉到了井里。吓蒙了的大女儿觉得事态严重就离家出走了,她跑到了安阳市的善应镇,在那里生活了下来。六十多年后,当年的小女孩儿已经变成了白发老人,但心里的这个结却怎么也解不开,她为当年的莽撞行为愧疚一生,更思念自己的亲人。最后,大女儿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老家解开心结,但她早已记不得自己的家乡在那里,只记得那口古井。她走遍了石林镇的大小村庄,终于走到了黑塔村,看到古井的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找到家了。她跪爬到井口说:爹、娘、妹妹,我回来了。”说完泣不成声,长跪不起。
如今,黑塔村被晋豫鲁铁路一分为二,铁路南侧的为老村庄,北侧的被称为新村。铁路虽然把村庄分割成了两部分,但村民们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管村子怎么发展,名字不会变,这也是我们重建黑塔的原因,让大家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村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