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虽然面积不大但却蕴藏了许多的有趣景点和文化特色,其中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交通设施让人既喜欢又头疼。
喜欢是因为每一个交通设施都藏着香港的风土文化,头疼的是对于内地人来说常常搞不懂这些设施的作用。
原以为只是香港街边的装饰物,后来经过当地人介绍有的交通设施甚至从英国殖民期间就存在了。
「黑盒」
如果你喜欢看早些年的TVB港剧,对这个黑乎乎的盒子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男女主角一般在街头吵架的画面中一定有它的存在。
在香港,我们通常叫它“黑盒”,这其实是一个交通灯控系统。
虽然现在香港的交通四通八达非常完善,但早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之前,都是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央的交通亭中指挥行人和车辆,就跟内地早些年间很像。
后来出于对交通警察安全的考虑,这一方式逐渐被淘汰,六十年代后香港引进了全自动操作的红绿灯,而黑盒就是安置在街头的红绿灯控。
在黑盒上面不仅有中英文对照的字样还有非常清晰的图示,为行人详细地介绍这个交通灯传递出的信息。
其实黑盒的全名又叫做“电子行人过路按键”行人只需按下黑盒上的按键,就会出现中英文对照的「WAIT 等候」提示,随后红绿交通灯就好自动安排转灯,等到车辆形式的交通灯转为红色的时候,行人就可以过马路了。
不过,这样的黑盒一般都会安置在人流量比较少的路口,只要没有行人过马路,车辆就可以一直行驶畅通无阻,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科技渐渐发展,香港交通运输署也在2002年将黑盒更新换代成了【黄盒】,直到今年年初,最后一个安置在太古城马路上的黑盒也被取代,正式“退休”了。
这就意味着如今再去香港街头已经找不到黑盒了。
通用版小黄盒
小黄盒是一款印有手掌印记和红色灯罩的装置,是专门为所有行人而设,这也是香港街道上最常见的版本。
全港约有2300个。根据运输署资料,每个小黄盒的成本约5000-6000元,连喇叭及安装费一共要1.1万-1.3万元一个!
当你用手轻拍时,小黄盒会亮起红色「请等候」的字样,并发出「哔」的一声,确认你要过马路↓然后小黄盒会把你要过马路的消息,告诉给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控制器听。
控制器收到你的需求之后,就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虽然还是要等一下),把马路对面的红绿灯转换为绿色,好让你马路。
但并不是每次按完就会立刻变绿灯,也要看现场的环境、交通的状况,平衡司机的需求,所以每个路口的等候时间都是不同的。
「视障人士专用版」小黄盒
有时你可能会发现,当你心急过马路的时候,用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狂按小黄盒,结果一点反应都不给你...
这!并!不!是!故!障!因为你按的是给视障人士专用的它一般有圆圈加三点标志,或者是直接标注文字,全港大约有6200个。
在它的上方还配有一个喇叭,会发出大家都熟悉的哒哒声,而底部会配合喇叭声发出不同震动频率,红灯时缓慢震动,绿灯时急速震动。
视障人士一摸便知现在的交通情况,可以说是非常人性化了。
安全岛灯箱
安全岛我相信内地很多城市都有,大家也都能常常见到,但是香港的特别之处在于,会在交通安全岛上设置极具特色的灯箱,叫做【安全岛灯箱】。
因为最早是由1973年时任交通部高级警察的莫礼逊从英国引进而来,所以它又叫做【莫礼逊灯箱】虽然是从英国引进的,不过我们如今在香港街头看到的已经是多次改良之后的版本。
在灯箱的上有白色箭头指示标志,箭头所指方向就是驾驶员应该行驶的方向。
安全岛灯箱外形整体来看是头大身细,非常得可爱,也因此在香港民间还有一首打油诗“头大身细伴街坊,白头黄身会发光。”
不过因为这种灯箱在夜晚需要不间断发光,非常地耗费能源,而且其中的灯胆和电线需要专业人员定期维护保养,一旦遇到车祸损毁维修费动辄上千,运营成本很大。
为了节约成本,从2007年开始所有被撞坏或者无法继续使用的安全岛灯箱都由新的【反光自动复位柱】来取代。
跟原来灯箱不一样的是不再使用电灯而是改用一种反光贴纸,这种反光贴纸可以反射车辆发出的光,大大节省了电能源。
同时外形也做出很大的改进,改换成不倒翁的形式,拥有回弹性。
如果是时速70公里以下的车辆撞上去灯箱不会受到损害还能自己弹回来,当然如果速度太快冲击力太大就扛不住了!
黄波灯
谈到黄波灯,不要说内地人可能有很多香港人都较少见到,因为现在街道旁基本都是红绿灯,黄波灯本身就设置在人流稀少的地方。
黄波灯的外形实际上跟红绿灯很像,灯柱也是黑白相间,只不过顶部的灯变成了波状的黄灯。
跟安全岛灯箱一样,他也是从英国引进的产物,主要作用是当路人行走时候,驾驶司机需要主动停下让行。
版权声明:“瓦伦香港”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凡未注明"原创“等字样的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本平台独家和原创,其他内容非本平台立场;如未标明原作者或原始出处;请理解并联系我们;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