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作为连接天坛与地坛的重要轴线,崇雍大街承载着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孙书同在2018年第一次来到雍和宫大街北段进行调研时,却发现这里风貌杂乱、出行困难,甚至是一条“看不到文化的文化街”。但即便是这样,这条文化节依然在发挥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责任和义务,就是要让这条文化节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璀璨和夺目的光彩。可能有的人觉得,老文化街存在的最大特点就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这个喧嚣的城市当中找寻北京曾经的记忆,那么当前对于这条文化街的改建,最重要的便是要恢复原来的模样。
如何让大街找回原来的模样?一张1960年的历史照片成了关键线索。“与以往想方设法“化妆”不同,雍和宫大街的整治从“卸妆”开始。117处违建相继拆除,134处“开墙打洞”予以封堵,为街区更新打下基础。当然,理性的来说,这张老照片所展现的只是这条文化街当时的风貌。而我们也可以管中窥豹,仅仅通过这一个片段来对整个文化街当时的原状进行一个修复和改建。当然,在修复和改建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吸引当代的青年群体,毕竟青年群体的消费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对于文化街的改造和修复,也仅仅只是北京加强城市疏解治理工作一部分。类似于这样的文化节在当前北京还存在很多,因此来说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修复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节约公共资源。虽然说对文化街进行修复,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创新,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一点,那就是不同的文化结实具有不同的历史底蕴的。所以说在对其进行修复和改造的过程当中也一定要突出特色。甚至是要打造一些品牌形象,毕竟品牌的树立能够大大的增强文化街的竞争力。
目前来看,北京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极其的浓厚。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政府近些年来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不仅如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政府更是投入了大笔的资金和精力来对全市范围内的一些老旧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进行修复和发掘。当然,为了能够确保各项修复工作能够真正的尊重历史的原貌。我们还应该充分地倾听广大市民的意见会同相关史学专家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确保修复工作做到万无一失,真正的还原广大市民记忆当中的老街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