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多西亚是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南300公里的一个旅游胜地,许多中国游客去土耳其旅游都会去这里玩一回热气球飞行。那里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就是被称为“精灵的烟囱”的圆锥形峰岩。当热气球升空之后,你可以从高空看到如火星地貌一样的山谷间有许多带着“帽子”的锥状尖塔岩石柱,那就是传说中“穴居精灵们的烟囱”。
除了从空中观赏山谷中成百上千根“精灵烟囱”之外,当地还有一条被称为“红谷”的经典徒步观光路线(全程大约需要2小时左右),因其拥有丰富色彩的岩层和历史悠久的穴居洞穴而闻名,非常受到游客的欢迎。在感受了精灵烟囱的震撼之美后,第二天一早,我们跟着土耳其向导来到了“红谷”。山谷景区里仍然是奇异的“火星”地貌环境,放眼望去到处沟沟壑壑,其间点缀着无数高耸的石柱山峰,整条峡谷呈现棕红色或褐红色外观。
一些岩峰表面上还可看到桔黄白红等不同的色彩条纹,这表明岩石形成的年代和大风、流水的侵蚀情况。“红谷”名字的来历,可能是根据山谷呈现的颜色而来。在数百万年间,红谷不仅承受着风蚀、水蚀和火山喷发的不断“蹂躏”,而且还持续遭受着地下水流失导致的地层下陷的“摧残”。想想也对,我们中国人不是总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可能只有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红谷才会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异山谷。
据向导说,这条犬牙交错的山谷一直都是当地农民的私有地产,一代代卡帕多西亚农民在山谷里挖掘沟渠,灌溉自家的田地,辛勤耕耘,如今山谷虽然进行了旅游开发,但却并没有影响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此时正逢早春时节,山谷和峰林之间到处盛开着一片片的黄色的小野花,漂亮极了。
在岩石的缝隙之间,生长着许多野杏树,此时杏花也开全了。在游览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当地农民向游客兜售自家晾晒的杏脯,口感非常甜,感觉和我们新疆喀什的大甜杏有得一拼!另外,当地人其实也卖野杏的杏脯干,但个头儿明显小,口感也没那么甜,但比起从大超市卖的杏脯还是强了太多。
穿越过程中,导游指着岩石上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穴窟窿让我们猜。我只知道卡帕多西亚的穴居文化很出名,比如穴居教堂、穴居民宿和博物馆,但直上直下的岩石峭壁上那些小洞穴就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了。正在我们犹豫时,身边一位欧洲游客笑着说,“那是鸽子窝!”
据说,卡帕多西亚人养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推测可能和古时候住在这里的各地难民以信鸽报警,躲避从外面过来此劫掠的兵匪有关;另有一种说法,传说古时候当地住了许多僧人,由于交通不便,僧侣们常用鸽子传书交流,还把它们当宠物饲养。我一时想不明白,为何这条峡谷里会有成千上万的岩石鸽舍呢?如果仅是用于预警、传书,完全可以在家里养几只就够了,另外,干嘛非要把鸽舍修在岩石峭壁上呢?
向导说,当地的先民在红谷岩石峭壁上开凿了一些能供人进出的洞穴,其中一些山体是中空的(并且山与山之间有暗道相互连通)。这样的穴居结构易守难攻,在战乱频发的年代,岩洞既可以用来躲避来敌攻击,还能出其不意进行反击(作用大约相当于“地道战”)。从十四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诞生后,十字军再也没有来过卡帕多西亚打家劫舍。虽然当地治安环境改善了,人民生活稳定了,但当地人也不想犯“狡兔死,走狗烹”的思想错误,于是养鸽子的传统就保留了下来。
养过鸽子的朋友都知道,这玩意儿别看体型小,但食量却不小,如果纯粮饲养必然耗费口粮!当地农民发现山谷里的峰柱岩石很多,一些现有的穴居就很适合改成鸽舍,鸽子住在里面完全不占用家里的空间。于是,农民们把现有的天然洞穴利用起来,在一些废弃的岩石穴居上安装了许多仅容鸽子出入的小窗户,里面甚至还有让鸽子能孵蛋的浅巢。
在这些垂直的大岩壁上造鸽子窝,蛇或黄鼠狼等鸽子的天敌肯定不能来偷吃。所以,鸽子的主人也完全不用操心。每到白天,鸽子们出门觅食,晚上飞回巢穴睡觉、拉屎。久而久之,鸽舍里堆积了厚厚的鸽子粪,等到田地施肥的季节,农民就爬上岩石收集肥料。这样一来,当地人既不操心喂养鸽子,还能得到免费的有机肥料,可谓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