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2020年12月4日发布了首批3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分别是“广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遗产深度游”线路、“沿海经济带粤东文化遗产体验游”线路和“沿海经济带粤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线路。
其中,粤东非遗旅游路线就有粤东文化名城——汕头,接下来就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感受汕头的非遗文化韵味吧~
汕头小公园——百年沧桑,老城记忆
小公园是汕头市老市区的中心,是汕头人心中的一个地标,也是曾经无限繁华的标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公园逐渐失去曾经的热闹,变得逐渐落寞和萧条。
图1 汕头小公园全景图
到2016年汕头创文行动,市政府人员对小公园中心规划修整,修补老建筑、入驻新商户,2021年的汕头亚青会的倒计时也矗立在小公园。如今,小公园渐渐重现它当年的风采,诉说着它的熠熠生辉。
图2 汕头小公园街道两侧的骑楼
如今的小公园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由三条主街道以放射状组合而成。具有悠久历史的百货大楼被翻新了外墙,作为一代人的记忆标志,伫立在小公园的中心。在主街两侧的都是骑楼,他们的外墙被刷新,保护的是它们历经了时代风霜的脊梁。它们汕头人印象中的老建筑,能看见过往小公园全盛时代的影子。
图3 汕头小公园百货大楼外墙
主街道两旁是入驻的商家店铺。有的店里有老师傅制作着汕头老字号小吃,有的店里装潢一新,卖的是迎合年轻人喜好的冰淇淋和奶茶。另外,政府还邀请了一批民间工艺美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在小公园落户工作室。走访时,小公园内入驻的已经有7个大师工作室及汕头中国画院交流馆。于是,汕头小公园就成了非遗作品集合展示售卖一体的小基地。
图4 小公园附近的老字号小吃店面
据悉,艺术家,传承人入驻小公园免收房租水电,留下来的老建筑也经过了翻新和修整。为了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把汕头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沿海经济带,小公园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焕然一新。
走访当日,笔者有幸与玉雕师入驻小公园的黄荣浩师傅面谈。黄荣浩师傅是汕头澄海人,是汕头市莹丰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监,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玉雕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师傅的玉雕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的金奖。
图5 笔者一行与玉雕大师黄荣浩面谈
但问到眼前小公园的游客好像并不多,黄师博说只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会有多一些人来。而且大多数客人也是来参观旅游的多,很少来买东西的。小公园里存在的大师工作室,主要目的也并不是售卖工艺品。除了让小公园的文化涵养艺术以外,更多的也许是希望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感受到汕头民间艺术之美,非遗之文化底蕴。
木雕是广东省传统美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木雕大师何汉林的工作室也在小公园常驻。要说潮汕地区最有名的木雕,那应该是蟹娄了。蟹娄具有海洋城市特色,而娄里的螃蟹需要艺术家在娄外雕刻,并非组装而成。潮汕木雕运用精雕细刻,尤其多层次搂通技艺是潮汕木雕绝无仅有的特色。小公园的大师工作室就有蟹娄木雕,娄中的鱼虾螃蟹栩栩如生,十分精致。
图6 参观蟹娄木雕
在百货大楼前有一家不大的店面,一位年轻人在那里画了十年手绘明信片。他从小在汕头长大,看着小公园由繁盛变得萧条,又由破旧到被翻新,街道也渐渐被改造。他说,家里世代从事美术行业,用水彩记录汕头,他是第五代了。小公园经历了百年沧桑,正如同眼前的百货大楼。他说,最开始百货大楼的外墙是白色,受到政府保护,翻新后被刷成黄色了,“跟影视城似的,没有历史感了”。建筑翻新,街道繁华,但逝去的时光、老城的记忆,最是人间留不住。
图7 小公园内的手绘艺术者
目前看来,小公园新开辟的延长街道将要入驻更多外地小吃,臭豆腐、煎饼…在现代多样的文化冲击之下,守护文化和维持生计,也许会成为不少基层非遗工艺者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澄海文化馆——不忘初心,守护文化
澄海文化馆占地3527平方米,有两栋主楼,包括展览厅、培训厅、网络文艺和文艺书刊阅览厅。
文化馆建成至今已经40多年了,外墙斑驳脱落,“文化馆”这几个大字也有些褪色了。从外面看,文化馆并不起眼。馆外是来来往往的人群,文化馆就隐藏在闹市、学校、居民楼之中。
图8 澄海文化馆的外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的智慧结晶,列入非遗目的是保护和传承。例如潮汕的牛肉丸技艺,作为潮汕地区的非遗之一,凭借细嫩的肉质,爽滑的口感,成为潮汕特色的人气小食,远销全国。
但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能像潮汕牛肉丸一样,在广泛受众传承文化技艺的同时,获得经济收益造血活化发展。而澄海文化馆主要保护的项目就是相对而言比较“小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谜、蜈蚣舞。
图9 澄海文化馆内的蜈蚣舞模型
蜈蚣舞的原型是来自澄海农民在劳作时常见的蜈蚣。蜈蚣是五毒之一,在民间有驱邪避害的寓意。蜈蚣道具造型长达18米,整个骨架也比较重,加上鼓手,锣手等人员设置,一场完整的蜈蚣舞需要一百多号人。
过去,蜈蚣舞表演需要的人员大多是由乡民自发号召参加,家家户筹钱置办道具。而现在的蜈蚣舞由传承人带自己的弟子学习,到了节日还会号召村里年轻力壮的青年们参与表演,有时候还会接演出。整体而言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传承体系。
图10 澄海文化馆编写的民间舞蹈绘本
蜈蚣舞还有面向中小学生设计的绘本,封面是澄海区的传统艺术,鳌鱼舞、蜈蚣舞、醒狮等等。每一页都有编好的儿歌,彩色的手绘图片。在文化馆面向中小学校举办教育活动的时候会免费发给孩子们。
图11 澄海文化馆内的非遗传承基地标识
澄海区的灯谜也是一大特色。灯谜会不仅限于节假日,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十六,十七台灯谜。每个月的灯谜会也有不同的主题,例如和法津知识主题灯谜会则会有相关的灯谜,市民们在猜灯谜的同时可以学到许多法律知识,了解专有名词,扩大了知识面。
灯谜也会走进校园,大概是小学四年级以上就可以开始学习灯谜,文化馆也会委派老师在中小学校教灯谜。灯谜的传承体系也相当成熟,呈金字塔形。顶层是省级、市级的传承人,下一层则是区里灯谜协会的成员,基数最大的就是灯谜协会下的中小学生们了。
在疫情期间,灯谜协会则使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在线上发布灯谜,举办灯谜会。直到现在,线下的灯谜也会附上一个二维码方便游客把“灯谜”带回家。
图12 笔者一行与澄海文化馆馆长对话
蜈蚣舞和灯谜很难创造经济收益,它们更多的是在经济发展,时代变迁之中留存的文化韵味。而文化馆在闹市之中,屏蔽了外界的纷扰杂念,是汕头非遗文化的一小片净土。
走出文化馆后,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非遗是确实受到了保护。设置展示馆、培训馆、艺术协会;走进校园,活化传承;出版图书,开展活动…一系列文化传承组合拳打出了精彩的汕头非遗文化氛围。
(文/徐晓怡 图/徐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