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坐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寺侧,是一座通高达71米的摩崖石刻造像。这一座巨大的佛像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有着1218年历史的乐山大佛是否藏有宝藏?
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将一座山雕凿成一尊弥勒佛?因为凌云山是大渡河、泯江、青衣江三江的汇合处,自古这里就水流湍急,行船至此地常常发生颠覆,导致船沉人亡。
▲乐山大佛位于大渡河、泯江、青衣江三江的汇合处,此处常年水流湍急。
在凌云山上修行的海通和尚不忍众生受苦,便发愿在凌云寺侧的悬崖峭壁上开凿一尊大佛,镇河。
说干就干,在海通的动员下,很多附近的百姓以及工匠纷纷赶来参与这个浩大的工程。历时90年,传承了3代人,这尊我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终于被雕凿完成了。
算起来,从803年佛像竣工,到今年,已经过去了1218年。在这千年时光里,关于“佛像藏宝”的传说从未间断。譬如“与法门寺地宫一样,乐山大佛下方地宫中也藏有宝藏”,又譬如“佛像背后有个洞穴,其中藏着鎏金经卷和五彩宝石”。
▲乐山大佛里真的藏有宝藏吗?
这些传说是真的吗?大佛身上,真的藏有宝藏吗?
实际上,近代也曾对大佛进行过几次保护性质的修缮,专家使用地质雷达电磁波等技术对大佛做了彻底的“体检”,在人工勘察与科学扫描相结合之下,专家们还真的在佛像身上发现了几处人工开凿的小小暗室。
▲大佛胸前有一处暗室,曾被藏在杂草下,后文会放出图片。
据1962年参与修缮大佛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他们发现大佛胸前有一个深2米、宽1米、高3.3米的长方形小暗室。它显然不是自然形成,它是人为开凿的。这间小小的暗室位于大佛胸前的正中位置,被发现时它被一扇隐门盖住。
当他们找到这间暗室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藏脏洞”。
什么是“藏脏洞”呢?根据佛教的传统,在塑造佛像时,往往都会在佛像背后预留一个孔洞。为佛像开光的时候,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肺肝等放入其中,然后再封上——这就是佛教中的"装藏"。
人们认为乐山大佛那么浩大的工程,必定也有类似“藏脏洞”的结构存在,而在历年传说的加持下,它愈发神秘起来。
▲暗室在1962年被探明后,又被人们封上了。
当人们小心翼翼地移开那扇遮住暗室的石门时,眼前的景象却不在他们的料想中。
暗室中只有几片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物。回过头来再研究那扇隐门,竟然上头有字,这令专家们失落的心情再次燃起希望。通过读取上面的文字,人们发现这块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
原来,大佛被建成时并不是露天状态的,在大佛的外面还罩着木质阁楼,以免大佛遭受日晒雨淋。
▲大佛躯干上的小洞,就是当初用来固定木质阁楼的。
唐代竣工时,这座罩在大佛外头的阁楼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传说有七层(一说九层或十三层)。
在历史的变迁中,木质阁楼曾几度损毁,历代都有重建的记录。
宋代重建,名曰“凌云阁”、“天宁阁”。(重点,后文中要考)
元代又重建,名曰“宝鸿阁”。
明代继续重建,名曰“佛棚”。
清代又被修缮,名曰“佛亭”。
最终它废毁殆尽。
▲1898年的乐山大佛。
没有了木质阁楼的保护,当时的大佛“惨不忍睹”。我们来看几张老照片。
上面这一张照片拍摄于1898年。当时大佛头顶上的发鬈中已经长满了杂草。我们注意看大佛头上站着一个人,对比一下,这些杂草的高度恐怕要一人多高了……
乐山大佛的脸部也因为杂草的侵蚀而长满“须发”。斑斑驳驳的这张脸,这哪里是大佛,这简直是一位“流浪汉”……
▲1914年的乐山大佛。
接下来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14年。
我们可以看到大佛头顶的杂草已经被清理了一些,但躯干上的杂草仍旧相当厚实,仍旧犹如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令人心疼不已。
虽然“斑驳”是历史的见证,但杂草与风化对红砂原岩的结构损害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加以修复干涉,大佛还能端坐几年真的不好说。
▲修复后的大佛,脸部和身躯都“健康”了很多。也是因为多次修复,人们才发现了大佛的秘密。
于是在1962年的那次修缮中,当人们拨开重重杂草,发现了那个“藏脏洞”。话说回来,“藏脏洞”内并未发现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最有价值的倒是那块被挪来嵌在“藏脏洞”口的“天宁阁纪事残碑”。前文中讲过“天宁阁”修建于宋代,是罩在大佛外头的阁楼。这块“天宁阁纪事石碑”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被挪到大佛胸口来?又是在什么时期,被什么人挪过来的?
我们不知道。
当年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修凿大佛时海通和尚休息睡觉的洞窟)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这条线索现在已经被切断。
▲俯瞰乐山大佛,依然壮观。
那么,大佛胸口这个人工开凿的暗室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基本可以肯定它是一个“藏脏洞”,里面原本应当是有“宝物”的。
专家推测历年修缮大佛时没有用完的佛财,被当时的主事藏到了这个暗室中,正所谓“佛财归佛”,这是一份留给后辈“以备不时之需”的资金,也是留待日后再行修缮工事时的储备钱财。
但是这个消息显然走漏了,在人们动用这笔资金之前,它被人盗走了。
▲乐山大佛耳朵后方的通道。
除了胸口的这个“藏脏洞”,在乐山大佛的耳朵背后靠山处也有一个暗室。我们看上图。
这是一条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互通洞穴,也就是说人可以从大佛的左耳后走到右耳后。
这一处洞穴就比较显眼了,它并没有被堵住,这么大的开放式洞口显然也不是为了“藏宝”而生。
据专家考证,这是一条排水渠。每当下雨时,大佛所在的山体内便会渗入泉水。这条通道用来帮助大佛汇集山泉并排出,保护大佛本体,使其能更长久地屹立不倒。
▲大佛的耳朵中还有深约25厘米的圆形小洞。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的另一个圆形小洞,专家也进行了清理。这是一个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个发现,证明大佛的耳朵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这正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相符。
▲大佛身上还藏着多少秘密?
不过,虽然截止2019年的那次修缮,我们并未在大佛身上发现更多“宝藏”,但地质雷达电磁波也只能深入大佛内部2-70米处,在更深或者更浅的地方是否藏有更大“秘密”,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大佛藏宝”这件事,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给西奇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