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矗江远望:渺渺天际,船帆迟迟,如星如豆。他要去的是"烟花三月"的扬州。这似真似幻的烟花繁华不仅反衬出了江岸天空的明净,也隐隐体现了诗人的向往之情。比对下来,诗人这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犹长江巨流直入人心,而这清新艳丽的繁华也如涓涓细流敲开了人们幻想的空间,欲探究竟,所以说,古代扬州有多繁华呢?
一、天然的地理优势和发达的产业
扬州的繁荣过往大概可划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从春秋末到唐,以唐为最盛;后期从宋、元、明到清,以清为最盛。
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其所在淮南地区西起苏州、泸州,东至扬州,丘陵地带极少,基本上都是广阔的平原,且在亚热带,雨量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从汉初汉章帝时期的马琳开始,历代广陵地区(即今扬州)的地方官多重视兴修水利,扬州的天然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水稻田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仅是水稻种植,麦稻禾、鱼虾蟹丰饶,桑麻茶竹种植也是充足,相应的鱼加工业、纺织业、制茶叶、编织业、制药业等下游产业在当时国内也位于领先水平。
在农业发达的基础上,扬州商业迅猛发展,经济繁荣,人物荟萃。甚至有人称扬州:“俗尚商贾,不事农业。”而扬州盐业定是扬州遍至海内外的商业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扬州有丰饶的海盐资源,扬州百姓多以煮盐为业。扬州盐业发达。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力富饶。”汉初,扬州盐业发达,使吴国成为天下之首,这为吴濞挑起“七国之乱”等军事活动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持。而扬州作为吴国的都城,其商业繁荣程度可见一斑。
唐朝安史之乱后,设扬州盐铁转运使常驻地,唐政府所需各项经济及物资,主要仰仗仰于江、淮,直至灭亡。不仅是扬州本地的物资,东南各道物资也多集中于扬州,然后北运。同时,扬州还掌握了造船业、铸钱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扬州遂成为经济大都会,以至有“扬一益二”之称,其意为唐代扬州的经济地位已经处于全国之首。可以想见,作为大唐王朝后期命脉所系,再加上大批民间私造船舮,当时的扬州每日舳舮相接,衣冠萃集,是何等繁华。
到了清朝,因为一些商人被特许拥有食盐运销经营特权,大多扬州盐商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当时显赫的豪商巨贾。他们宅邸极尽奢华,相互比拼,争奇斗艳。为了不让人笑话知识素养不足,亦买画藏书、附庸风雅,是清朝颇为奇葩的群体,倒颇像我们今天的“土豪”,但又让人好不羡慕!
二、有如神话的手工制造与规模化城区
扬州的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军器、木器、漆器、玉器、铜器、造纸、印刷、制茶都很发达,大多精品,无不因其制作精良而蜚声海外。而在铜器中制作特精,享有最高声誉的是青铜镜。
由于造镜要求高、难度大,有关造镜的传说颇具神话色彩。
《太平广记》卷二三一引《异闻录》记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境一面,青莹耀日,背有盘龙,而且那盘龙乃是一小孩和一老人所化,整个镜也是在扬子江江心所铸造,十分奇幻。天宝七载(748),天大旱,道士叶法善对着镜子的龙祈雨,结果真的天降甘露。
这些传说自然有一定的事实基础,据记载,工匠们怀着虔诚敬畏之心来到江心铸镜也无不可能,而老人和小童化龙,乃是从干将、莫邪神话化来,这反映了工匠们为了制造铜镜付出大量心血,乃至生命。这样的工匠精神实乃今人学习的榜样。
经过扬州城的制造发展,铜镜的新形式,新风格也臻于成熟。扬州的铜镜制造业在唐朝,成为当之无愧的铜镜制造业中心。
铜镜的产量大、品质高,故受到时人的珍视。运至宫中,皇亲贵胄也要艳羡,《朝野佥载》中有记,唐中宗得了扬州进贡的一面方丈镜,镜如水心,青莹曜日,镜背是用金片、银片裁制而后细细研磨而成的花叶而且方丈镜制尺寸大,人马都揽入镜中。唐中宗每每骑马,就连着马一起站在镜子前照,好不欢喜!
因为扬州城各产业发达,有能力提供足够数量的粮食保证人口增加和定居,因此,扬州城区规模也迅猛发展。
就其城区规模而言,北宋沈括曾经记载,扬州是南北长、东西短、周遭三十里以上的长方形城市。有一条官河也称为槽河贯穿全城,其间建立二十四座桥,供商业贸易活动和居民文化娱乐活动,沿官河两岸有长十里的通衢大道,这条大道是城中最繁华的一段路,此外大小的街道建筑也以此为轴心建立。这在当时是国内少有的规模巨大的城市。
三、再生力量强大的扬州
扬州城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也有着作为一座城市的顽强再生力量。
高祖武德九年(626),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万三千一百六十户,九万四千三百四十七人。但是,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实际地区没有扩大或者减少,当时广陵郡则有七万七千一百五十户,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七口(据《旧唐书·地理志》和《新唐书·地理志》统计),涨了金四十多万人口,是武德九年的五倍,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
扬州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间就摆脱了隋末战争的人口锐减的影响,迅速发展为全国前列。而后扬州盐业开始兴起,人口甚至达到全国第二,足见其强大的再生力量。
清军入关时,扬州城也曾遭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历史悲剧,但在此之后,康熙乾隆临巡扬州,扬州也以其先天优势,再次发展为清朝首屈一指的的繁华城市。
穿过千年历史的苍茫,越过血淋淋的疮疤,让我们收回注视繁华的目光看到今天的扬州。这座城市依然拥有其古色古香,繁华痕迹,同时也投身对外开放发展新时代新格局中,相信扬州仍可以在长三角的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贡献力量。
文/之理
参考资料:
1、《唐代扬州史考》,李延先
2、《简析古代扬州的古典商业文化》,祝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