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潭古村落里的务本堂据说是村里最有名气的建筑,那是一幢宏大的砖、木、石混合四合院式建筑,东西都有厢房,中间是天井。坐北朝南,背山临溪,总占地面积约1678平方米。
站在务本堂的门口,首先让四根高耸的大旗杆所震撼,“石旗杆”是功名、荣誉、权势、地位的象征,“石旗杆”越多,表示获取功名成就的人多,家族就越尊贵和荣耀。据说,这个家族出过进士2名、县令2名、知府3名、御史2名。
务本堂的主人是谁呢?它的主人叫田祚,他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举人。咸丰四年(1855)任江苏吴江知县,咸丰九年(1859)任丹徒知县。同治五年(1866)三月署江都知县,十月任海门厅海防同知(驻沙洲)。同治六年(1867)九月署吴县知县,同治七年(1868)七月以海门厅同知署嘉定知县。光绪元年(1875),他又回到镇江,出任知府,得到士民的欢迎。根据门口标牌上的介绍,务本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有160年以上了。
务本堂的堂名,取自《论语·学而》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田祚希望自己的子女们能致力于根本之事,务实根本之道,孝敬父母、顺从兄长,传承田家重视耕读的风气。为了更好地弘扬“耕为本务,读可荣身”的传统,田祚还专门在务本堂的旁边建起了一座私塾——二桥书屋,田家的后代全部都在二桥书屋里启蒙。
进入务本堂,可以看到前后共有三进房屋。第一进,面宽约有30多米,门厅呈凹字形。中间是由四合房围成的石板天井,用来采光和排水。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这样的格局,称为“四水归堂”,寓意着家族源远流长,家中子孙兴旺。
务本堂内清幽安静,回廊连绵,木门、木窗、木椽上精美雕花随处可见,月梁雕刻仙人回纹,挂落华美。粉墙黛瓦,高高的马头墙显现着“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意境,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务本堂中最精美的部分——“牛腿”。“牛腿”也称为撑拱,是檐柱与横梁之间的撑木,它能支撑起卷蓬、檐与檩之间承受力,使外挑的屋檐达到遮风避雨的效果,又能将重力传到檐柱,使整体的结构更加稳固。
务本堂中的“牛腿”用透雕的方式雕凿出了仙人降福的花式和狮子、仙鹤等祥兽,使整座宅院显得美轮美奂。而仙鹤,道人的形象更体现出宅院主人崇尚儒家的仁义文化和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大宅门里的建筑气派豪华,不等于其主人就春风得意,万事亨通。田祚任职的咸丰年间不太平,咸丰十年闰三月十六日,南京的江南大营在太平军的进攻下,第二次全线崩溃,镇江城也危在旦夕,全城戒严日夜防守。此时,田母在其哥哥的护送下回到原籍,来信叮嘱他:“汝以书生司民牧,见危授命,义无可辞。邑有事毋临危偷生,邑无事毋托故交卸,否即非吾子。”咸丰十一年九月浙江也被太平军攻陷,田母逃往何处,从此音信全无。他因公务在身,无法脱身寻母,只能把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
三年艰辛不寻常,镇江解围后,田祚被调往泰州署职,便提出要请假寻找母亲,言辞十分恳切。江苏巡抚李鸿章在他的请假呈文上批道:“未调不敢违母命,藉故规避;及调不肯恋优缺,乞假寻亲,忠孝大节委曲求全,可嘉之至。”等他星夜奔走,回到欢潭老家时,老母、兄弟,合家老小38人全部殉难!他凄惨孤寂、痛不欲生,匆匆料理后事,又急急赶回江苏,李鸿章也感叹田祚:“见利不趋,见害不避”,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