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路。
普陀路南起三里店广场,东南与西北可通七星路,西南接漓江路,北至六合路,与环城北二路连接。走在普陀路上,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商铺众多,道路上车马如龙。附近的老居民说,这条繁华热闹的街道之前是一大片的田地、坟场,几乎没有道路的踪影,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普陀路也变得越来越舒适宜居。22日,记者来到普陀路了解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是一大片田地坟场
李大爷今年80岁,五十年前来到桂林工作并定居于此,一直住在普陀路北段附近,他对刚来到这居住时的印象非常深。“以前是没有普陀路的,这里是一大片的田地,有的种菜,有的种水稻。”李大爷说,当时他们住的地方是这一片为数不多的宿舍,附近还有一些村子,每次他出门都要路过田地。
李大爷的老同事和邻居刘老太说,在这片田地里有一条很小的路,是附近的人自己走出来,沿着那条路往现在的三里店方向走,可以看到一大片的坟场。以前三里店附近是公共坟场的所在地。“这一块算是很偏远的郊区了,人也不多,别说晚上了,白天都感觉很阴森。”刘老太说。
今年76岁的俞炳忠是江苏南通人,来桂林已经几十年了,居住在普陀路南段附近。在他的记忆中,原来普陀路这一片区房屋和人员都特别少,附近有农田,还有大片的鱼塘,附近的村民基本是靠种植农作物为生。
因在普陀山东侧而命名
普陀路分为南段与北段,其中南端为三里店广场至育才路口,北段为育才路口至六合路口,全长1940米。据桂林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撰的《桂林地名集刊》中记载,旧时,普陀路素为公共坟场之地。
1985年后,从三里店广场至育才路口,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桂林城市总体规划后建设为一条标准道路。它的建成,标志着桂林开发三里店片区迈出了第一步。
1985年12月30日,因这条路位于普陀山东侧,市地名委员会决定命名为普陀路,并沿用至今。1988年,该路建设完毕,同年的12月,举行了全路通车典礼。
俞炳忠说,自从道路逐渐完善之后,普陀路两侧的居民楼、商铺越来越多。他记得,先后有驼山饭店、长城酒店、市五一塑料厂等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公交汽车线路也经过了这边,附近的居民出行也更方便了。
道路变化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对比从前,这条路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刘老太说,她还记得以前只能到路边摆摊的小贩处买菜,种类不多,时间也不固定。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东环市场建成,让他们住在附近的居民方便不少。
“你看看现在,这条路哪里能看得出从前的荒凉,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人。”李大爷说,天气好的时候,他都会出来走走,有时不想煮饭,就在附近买点吃的。家里做菜时缺点什么调料,只要走几步就能买到。现在的生活和交通都越来越方便,曾经的田地,变成了人来车往的街道。
如今,走在普陀路上,沿街的商铺老板一边做生意一边晒着太阳和旁边的居民聊天,三五棋友也围在一起研究象棋,孩童在一旁嬉戏玩耍,都赋予这里新的生命力。道路的不断变化也让附近的居民生活更舒适更甜美。
记者周子琪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