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1日,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某中队官兵在西湖边站哨。
陈 波摄
立正,睁大眼睛盯着前方,人群从眼前划过。此刻,郭朝志终于敢确定,眼前的一切都是真的。
无数次期盼后,他终于等来了这个时刻——2021年2月11日上午9∶00。
除夕这天,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某中队上等兵郭朝志,迎来了自己第一次在西湖边站哨的日子。
哨位,在著名景点断桥前20米处。断桥残雪,三潭印月。这里,有最美的风景。
今天,没有下雪,但飘着雨。望着桥面上来来往往的游人,一种幸福感充盈在郭朝志心间。
他的哨位是“暖色调”的
哨位,在人群之中。
此刻,西湖边,阴雨连绵。
雨水淅淅沥沥滴进湖面,郭朝志努力将眼前的风景定格在脑海。
这位学了十几年美术的哨兵,喜欢用他的眼睛和画笔定格看到的美好。在郭朝志看来,他的哨位是“暖色调”的。
看着眼前这一切,郭朝志不由想起两年前,新兵下连时中队组织游西湖时的情景。
那天,来自山东的郭朝志第一次见到西湖。从得知自己分到西湖边的这个中队那天起,他就在脑海里无数次勾勒西湖的美景:“阳光下,很多人快乐地在苏堤边漫步……”
游西湖后回到中队,郭朝志花了4个星期把暖意洋洋的西湖美景,定格在画纸上。
温暖的色调,不仅是郭朝志眼中的西湖景色,也是他心中对西湖的承诺——在他们的守护下,“这里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暖色调”。
在下士包升看来,这“暖色调”的定义,也包含着游客对他们的信赖。
那年五一假期,一个5岁的小女孩焦急地跑过来,怯生生地站在包升面前,眼泪汪汪地求助:“我找不到爸爸了。”
很快,包升和战友帮助她找到了家人,小女孩开心地笑了:“爸爸说过,有事就找穿迷彩服的。”从此,包升记住了小女孩的这句话,也将那个笑容沉淀在心底:“能被百姓信赖,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时针指向10点半,西湖边游客渐渐多了起来。眼前,一位老爷爷帮老伴儿撑伞走过。望着他们的身影,郭朝志已经想好了下一幅画的名字,就叫:温暖的背影。
那些让人踏实的绿色身影
郭朝志站哨的时候,战友段立强正在巡逻。
“雷峰塔怎么走?”“往那边走。”段立强抬起胳膊,熟练地朝夕照山那边指了指。这是这位上士在巡逻时回答过无数次的问题。
穿过人群,段立强喜欢一步步踩在桥上的踏实感,也喜欢游客投来的目光。“那是一种赞许和信赖的眼神。”他说。
一次巡逻,段立强听到身后传来稚嫩的“一二一”童声。回头看,3个小朋友正跟在后面,有模有样地学着他们的样子齐步走。
“我长大了也要当兵。”清脆的童声传进段立强的耳朵。那一刻,他觉得自己仿佛站在舞台的C位,整个人闪闪发光。
巡逻的时候,段立强特别害怕自己一旦紧张,处理不好突发情况。“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他说,一旦做不好,就辜负了这身军装,辜负了人们的信任。
其实,遇到突发情况,他们的反应往往是下意识的。
中士刘巍至今记得2019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刘巍和另外两名战友在西湖边巡逻。突然,湖边传来慌张的叫喊声:“有人落水了!”
刘巍第一时间跳下去救人,其余两名战友一人负责现场警戒,另一人协同公安民警维持现场秩序。分工明确,动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2分钟后,落水群众被成功救上岸。
在刘巍看来,那种“不顾自己”的本能反应,早已浸润进他和战友们的骨子里。后来,这段武警卫士救落水群众的视频,被网友传到了网上。“那些绿色的身影,让人心里踏实。”一位网友这样评价。
白堤尽头将至,巡逻也将结束。眼前,白堤两旁的木凳上,游人们正在拍雨中的西湖。
“能在西湖边巡逻,真好。”雨水沿着雨衣滑落,段立强眼里漾起笑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守护你
雨后,西湖边的除夕夜晚,朦胧的烟雾笼罩在湖面上,一切宁静安详。
傍晚5点,登记好名字,上士杨椿笔直地站到哨位上。
“在自己坚守的哨位上又奋斗了一年!”杨椿喜欢站除夕那天最后一班哨。在每年这特殊的时刻,他总会在脑海里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得失。
眼前,桥上游客来来往往。“有时候,真想和他们一起认真游一次西湖。”入伍以来,杨椿再也没有“认真”欣赏过西湖美景。执勤的时候,他要么在哨位上紧绷神经,目视前方;要么在巡逻途中,时刻保持警惕。
哨位,距离断桥只有20米。杨椿只需往前走几步,便可和桥上的游客一样欣赏西湖景色,但他不能。这20米的距离,是身为哨兵的他们所要承担的重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我在桥下守护你。”
万家团圆夜,相守共此时。
此刻,西湖边霓虹闪烁,在杨椿脸上映照出不同的光影,他想到自己江苏老家的家人。“现在,他们一定在一边包饺子一边等待着春晚吧。”杨椿计划第二天一早就给家人打电话拜年。之所以没在除夕晚上打电话,是因为他害怕爷爷接到电话后抹眼泪。
这个夜晚,郭朝志躺在床上,重温着白天站哨时,看到的一张张笑脸。他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家人能来西湖旅游,见证他在西湖边执勤的样子。
(采访中得到张得军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作者:程 雪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