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从贫困苗乡到小康村寨
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就将举行。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完美收官。数年来艰苦卓绝的战斗,让一个个贫困堡垒旧貌换新颜。今天我们通过来自太空的卫星,带您看看这些曾经的贫困山乡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巨变。第一站,咱们到湖南湘西洲花垣县的十八洞村去看看。精准扶贫首次在这里被倡导。十八洞村也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2014年卫星拍摄到的十八洞村,村口这块地还是杂草丛生,出村也只有一条很窄的沙土路。而当时间来到2018年以后,原来的沙土路已经变成了柏油公路,而且宽度几乎是原来的两倍。这些长长短短的水泥路,也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而原来这片杂草地上,也盖起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因为这里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有多热闹,咱们去实地体验一下。
在十八洞村农产品展示中心里,腊肉、猕猴桃、黄桃、茶油等土特产,成为游客心中的明星产品。
目前,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苗绣等五大产业让村里有了致富门路,家家户户都有了增收渠道。
2020年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民宿、农家乐发展得有声有色。
云南会泽:“搬”出新生活
离开美丽的十八洞村,我们下一站来到的是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这里是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县。当一方水土富不了一方人的时候,易地搬迁就成为开启新生活的第一步。2014年的卫星图中,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和零散菜地。而时间来到2020年,您看变成了成片的白色大棚。这就是当地的产业基地,听说里面种植的20多种菜品,已经卖到了香港、广东、湖北、河南等地。再往这边看,这一大片房屋,就是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安置点。这些拔地而起的白色房屋,在太空的视角下多漂亮。8万多名搬迁群众在这里安下新家。听说他们很多人现在的生活就是,迎着朝阳坐着公交车去基地上班,伴着夕阳回到舒适的家。美丽的图景,一起去感受一下。
李茂兰,地地道道的会泽人。自从去年6月搬到县城安置点后,她就成了扶贫基地的新员工。按时上下班,像城里人一样挣上了工资。眼下大棚蔬菜长势喜人,李茂兰和大伙儿忙着把甜杆西蓝花赶紧采摘上市。
2019年,总面积超10000亩的产业扶贫基地,在老乡们一天天的期盼中终于建成。3800多名易地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愿望。这里距大家伙新家只有两公里,上班很方便,照顾家人也不耽误。
贵州:新生活的路越走越宽
搬出大山天地宽,新生活的路也越走越宽。第三站咱们去贵州看看。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高路难行、望山跑死马,闭塞的交通严重阻碍着当地的发展。打通交通动脉,打开封闭的大山,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出路。这里是毕节市黔西县和贵阳市之间的鸭池河河谷。拍摄于2014和2018年的这两张图上,一座漂亮的大桥联通了当地的致富路。我们再看看贵州安顺市的黄果树镇。10年前,这里还只有一横一竖两条白色的县乡公路。10年后,公路变得密密麻麻。出山有了更多选择。这条是沪昆高速,由西南到东北跨省而过。卫星能看到的可不光是路。再给您展示一下贵州安顺二铺镇的这所学校。2014年时,二铺中学的操场还是一片荒地,没有什么像样的体育锻炼设施。6年后,操场变成了绿色。因为这里已经建起了足球场,荒山也被开发成了学生的运动场。桥有了、路宽了、学校漂亮了,幸福生活是不是也随之而来,还要听听当地人怎么说。
韦启编,贵州黄果树镇石头寨村村民。自从公路修到了家门口,自己当农家乐老板的梦终于实现了。如今在贵州,只要是超过三十户的村民组,硬化路都会修到家门口。当地打通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民族村寨+特色餐饮+家庭旅馆”、“合作社+体验旅游+贫困农户”等模式,用旅游业覆盖贫困户。
2016年通车的鸭池河特大桥,也让黔西县到贵阳的时间,从最初的两天缩短到了50分钟。
路修好了,孩子们还要带着知识走出大山。贵州安顺二铺中学的老师们,一度因为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苦恼。
2016年,改扩建终于完成,多功能教学大楼在大山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央视短评】这片土地醒了
太空视角看到的壮美巨变,其实是无数人在尘埃里一点一点刨出来的生活画卷。这些曾经贫瘠的土地,都各有各的困难和短板。修路通车、易地搬迁、壮大产业、提升教育,每一个村庄摘掉贫困的帽子,每一户群众走出生活的困境,都有一份独家定制的脱贫任务单,也都有一些人俯身甘为孺子牛,扎根泥土、默默耕耘。这份耕耘,唤醒了这片土地,也唤醒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这场脱贫攻坚战,让近亿人告别了绝对贫困,也让他们更坚信,自己的双手能够改变生活的容貌,也能把那些曾经的不敢想,变成未来可期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