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与文化味萦绕,是南京独特的街巷魅力。
在南京,总有一处街巷,让人一见如初,仿佛记忆从未远去。
曾经的六朝古都,如今的文学之都,南京的大街小巷,半街烟火气,半街文脉香。
在南京,一条街巷就能优哉游哉逛一天。春天将近,是时候走街串巷起来了!
科巷,南京吃货心目中永远滴神。
到了科巷,就无法忽视陶记正宗德州扒鸡门口的大长队,穿着时尚的小年轻,打扮亮眼的阿姨,迥然不同的人群,因为同一个口味,在这里相遇。
虽然店铺的名字叫德州扒鸡,但是大部分老饕,都是冲着藕饼来的。如果去的不凑巧,那就只能空手而归了!
4点左右,队伍已经开始排起来了,腿妹到的也算早,很快就get了一份藕饼。
9块钱1斤,腿妹拿到手里后,估摸着数了下,得有十几个,也是很实惠了。
酥脆的外皮,喷香的肉馅夹杂着清甜的藕沫,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美味的油炸藕饼,让众多的吃货选择性失忆,美食当前,卡路里带来的快乐最重要,减肥什么的,以后再说吧。
离开德州扒鸡,往前走个几十米,就到了另一家征服无数人味蕾的老店。
当你感到饥饿时,来一块香甜软糯、充满韧劲的草鸡蛋蛋糕,甜入心坎的味道,瞬间就能让人充满力量。
不加一滴水,没有防腐剂和香精,老板告诉你,这就是健康的味道,也是10年来,老顾客们一直回购的秘密。
15元1斤,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块鸡蛋糕,但好吃又实惠的价格,充满了吸引力。
在科巷,可以闻香识美味。循着香味,很难不发现转角处的天津童子鸡。
暖黄色的灯光,打在闪着油光的童子鸡上,这个画面真的的太美妙了。
“滋啦滋啦”,这幸福的声音,直达腿妹心底。下锅油炸,老板动作麻利的进行着烹饪,鲜嫩无比童子鸡,相信没有一个吃货能够不心动。
大家手持手机,时刻保持着扫码付款的姿势,排在后面的人,眼巴巴的看着锅里的鸡,深怕等排到了自己,心仪的那只鸡被别人挑选走。
德州扒鸡、草鸡蛋蛋糕、正宗上海老沈熏鱼、天津童子鸡、三姐酒酿、阿兵牛肉、紫燕百味鸡……科巷是不允许你饿着肚子离开的。
没有了明瓦廊美食街的新街口,更多人把目标延伸到了一旁的陆家巷。
陆家巷不长,但同样藏龙卧虎。既有名声在外的“张记鸡蛋灌饼”,也有宝藏面馆“高邮面馆”,一条巷子走一走,亦能捧腹而归。
这家时间并不长的店,不知何时悄然登上南京面馆口味排行榜第一,扬州高邮的面条就这样征服了南京人的胃。
确实,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口,一碗价格最高的面条也才16块,即便加了蛋再加个浇头也才20出头,这样的性价比的确“很抢戏”了。
碱水面出锅,拌上虾籽酱油,猪油,胡椒粉,再浇上青椒肉丝的盖头,搭个荷包蛋,食欲满满。
面条偏呛,也算是对上了南京人的胃口,夹上菜和面条一口混入,感受到了南京人对面条的偏爱。
南京人的吃面地图上定是少不了项记面馆的一席之地。挑剔的老南京人吃面可是很严格的,来项记或许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项记的面条,无论辣与不辣都好吃,但辣更赞,满口香带一点提鲜,非常可口。
手工做的面很筋道,口感偏硬,喜欢软一点面条的可以泡会再吃。
对于项记,也许面条、皮肚两项都不算行业拔尖,但整体有一种融合的鲜香。
论名声,陆家巷鸭子虽比不上明瓦廊的金兴宏鸭子店响亮,但却是项记面馆的绝佳cp,路过顺手打包半份鸭子到面馆,边huai面边zan鸭,岂不美滋滋。
暖黄的灯光在黑暗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温馨,也为摆盘上的鸭子增添几分诱人的色泽。
“老板,zan个前脯,搭个头。”总有食客熟练无比地点上份鸭子,这也是南京人才懂的生活密码。
与盐水鸭相比,烤鸭人气略胜一筹。甜咸的卤子为烤鸭增味不少,最好是趁着刚出炉新鲜吃,皮儿焦脆,不肥不腻。
要吃这家鸭子可要早点赶过来,烤鸭很抢手,晚上八点就拉下铁门不营业了。
最后登场的自然是陆家巷的当红C位,张记香酥鸡蛋灌饼,简单来说就是想吃要趁早,晚上7点后就纯碰运气了。
把擀好的面饼平摊在锅上,再浇上热油滚烫,等面饼微微焦黄时,老板娘眼疾手快地在饼中间戳个洞,把搅好的鸡蛋和葱花,滋溜一声灌进去。
翻滚几次再放进底下的炉子里小烤一会,紧接着就可以拿上来涮酱加料了。
等待的间隙,看着灌饼逐渐变得焦黄酥脆,食欲也在滋滋作响声中升腾。
和一般的鸡蛋灌饼不一样,“香酥”是一大特色,刚出锅的鸡蛋灌饼拿着烫手,散发着油煎过的特有香气。
趁热咬一口,焦香酥脆与里脊的鲜嫩厚实,是口腔的双重奏,要是能再加上两片生菜就更完美了。
童家巷才不是一条没有故事的巷子。
巷子不长,却分布着中国药科大学、东南大学等高等学府。巷子腹地里,还藏在每天人流如织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街的店面,更是串联起了“好吃一条街”。
左师傅梅花糕、西北桥头拉面大王、贵州米线、四川宜宾燃面等等,跨越南北东西地域的美食,在童家巷相遇了!
别看左师傅梅花糕门店小小的,名气可不小。在南京,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也会拿着攻略去打卡。
听左师傅讲,他从1986年就开始学做梅花糕了。起初口味偏甜,他为了迎合南京人的口味,降低了甜度;后来又加了小元宵、瓜子仁、果脯等,最终成就了南京特色小吃。
而南京人还有一种独特的“迎接严寒”方式,捧起热腾腾的梅花糕。小小的一杯,一边捂手,一边小心翼翼地吃着,只需要一口就能暖到心头。
童家巷的另一个“流量王”,当“西北桥拉面大王”莫属。24小时营业,让它更是多了不少簇拥者,夜深后更是成为城北人的“深夜食堂”。
“二两锅贴+一碗牛肉面”是标配;或者点份大盘鸡就米饭吃,也是一顿。
想要锅贴好吃到打嘴不丢,馅儿是关键,油是灵魂。菜籽油,是检验锅贴好吃与否的标准之一。经过高温的菜籽油通过面皮,与肉馅相遇、碰撞,散发出袭鼻的香气。
出锅后的锅贴,块头很大、黄金灿灿。西北桥头拉面大王的锅贴绝对对得起等待。咬一口,底脆皮软肉质鲜嫩、汁水丰盈。吃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咬慢慢嚼,不然汤汁定会溅的到处都是。
四川宜宾燃面店简直热情,“来吃面啊,我们既有面又有米线,而且风味地道好吃!”于是,选择困难症被治愈了。同时,“大胃王”也可以进一家店解决多重口味需求。
燃面分为小、中、大三种,如果食量不大,小碗足够喂饱。面条在下,上面盖着面码芽菜、肉燥和花生末......光从卖相上来看,秀色可餐。
面一定要趁热吃,时间久了面容易坨,拌的时候也就撑不开,从而影响了口味。
和南京面条不同,燃面的口感柔软,充分搅拌后,红油等料和面充分交融,此时挑起一筷子,香气扑鼻、麻辣相间。吃惯了江浙一带的面条,换换口味不免惊喜。
虽然没有南湖、红庙的流量,可童家巷却深谙“大隐隐于市”之道,静静绽放。它才不是一条没有美食的小巷子!
文昌巷,与科巷咫尺之间。它接着太平南路,南连夫子庙,北连总统府,弹指之间近一个世纪,文昌巷前前后后经过了许多次的大翻新。但不论文昌巷如何变化,但市井的内核却从没有变。
文昌巷边红花地社区里,一间20多年的安庆馄饨店,每天早上炊烟袅袅。用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唤醒每天的清晨。
喝馄饨不能没有辣油做陪衬,一碗有灵魂的馄饨一定是表面红彤彤的飘上一层辣油。喝到额头微汗,浑身发热,这碗馄饨才算是喝到了精髓。
这家开了将近30年兴旺烧饼店,不时地飘出面食特有的酥香。
两个人撑起了整间铺子,两个人分工明确 井井有条。略微焦黄的烧饼炕在炉边保温。烧饼真心酥脆,在掰开一瞬间听到了咔嚓的声响。
花3块钱买两块咸烧饼,趁着热乎劲再来一碗馄饨,用馄饨汤就着烧饼吃。吸了汤的烧饼衍生出了另外一种味道。
这间开了小20年的砂锅店,不管什么时候,小小的店面里都是挤满了食客。老板和老板娘两个人配合的相当默契。
老板娘麻利地码上豆芽、粉丝、干丝、白菜、鹌鹑蛋等等食材,老板熟练的从大锅里舀出一勺老卤。在给砂锅闷上盖,再继续重复一样的动作。
出锅前会在添上一点卤子,老板问你要不要香菜和辣油,加好之后,一碗砂锅就端了上。砂锅的蓄热能力特别好,热气混杂着老卤鲜香的味道钻进鼻腔里。
可千万不能小瞧那一勺辣油的威力,辣的直上头。粉丝软糯,干丝劲道。小小一口卤子入口腔,是幸福的开始。
上至大金链子的社会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初中生。约上三五好友来这里小聚一番是常有的事。吃的是文昌烧烤十几年老味道。
撒了喷香的孜然的烧烤,夜晚想起来就百爪挠心。几瓶冰啤酒或者冰阔落倒在杯子里,泡沫随液体翻滚上升。美滋滋来上一口,才对地起美好的一天。
如今的冬天里,适合来一碗热腾腾的海鲜粥,下了班的白领们纷纷扎进坤记海鲜馆里,等待一份腊味煲仔饭的来临。
虽然是海鲜馆,但是烤乳鸽却成了每桌必点。许是一份烤乳鸽弥补了不能去广东的遗憾。刚出炉的烤乳鸽皮质酥脆,柔软且肉中带肉汁,却鲜有腥味。再沾上一点椒盐粉,更好吃了。
第一次知道了蛏子还可以用韭菜爆炒。蛏子的个头怪大的,炒上韭菜,互相提鲜,美味的很。
在街巷里走走逛逛,这就是生活呀!将历史、艺术、文化融合得恰到好处,这就是南京独特的魅力!
南京,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化气息相得益彰,街巷的魅力让人很难不爱上。
#你最喜欢南京哪条街巷#
赶紧留言告诉腿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