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工艺
如果到湘西旅游
看完了这里的山
游完了这里的水
品尝了这里的佳肴
领略了这里丰富的民族风情后
千万不要忘了
带点湘西最具特色的工艺品
要不,将是一种遗憾
苗族银饰
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饰物。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可分为头饰、胸饰、手饰、脚饰及衣饰五大类三百多样。银饰锻制原料为纯银,有30多道工序,全都由手工制作而成。设计精巧,色泽洁白,造型精美,工艺精细,富丽高雅,图案栩栩如生,无一不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和巨大的使用价值、收藏价值。2006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土家织锦
湘西土家族织锦为土家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族工艺,土家语称之为“西兰卡普”,“西兰”的汉语意思是被盖,“卡普”的汉语意思是花,意思是织有花的被盖。土家织锦与壮锦、黎锦、傣锦并称为我国少数民族四大名锦,是中国最原始的织锦工艺,其加工设备古老、工艺繁杂精湛,图案多样、色彩斑斓、精美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充分体现出土家文化的厚重和积淀,2006年土家织锦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湘西蜡染
湘西蜡染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蜡染是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热色。苗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
湘西扎染
湘西地区扎染历史悠久,多用于制作床单、门帘和头巾。扎染工艺分为描稿、捆扎、染色、解扎、漂洗五道工序,扎法可分为针扎和捆扎两种。扎染可称为蜡染的姊妹艺术,目前,湘西扎染艺人在传统扎染的基础上,采用扎花扎线工艺,开发了大批扎染风景、人物、花鸟工艺品,倍受游客喜受。
湘西竹编
湘西竹编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山竹、水竹、斑竹、桂 竹、楠竹等为材料,经过伐、削、剖、染等工艺,即可编织成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湘西手工梳
湘西自古就有用木、角、银制作手工梳的历史。湘西森林密布,盛产楠木, 手工梳产品分木梳和牛角梳两大系列,其中木梳主要有桃木、楠木、红豆、水黄杨、黄杨等木料,牛角梳全部选用能入药的黑、白水牛角。纯手工制作而成,款式新颖独特。
踏虎凿花
踏虎凿花是流传在湘西地区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因主要生产地为泸溪县踏虎乡而得名。踏虎凿花是一门手工技艺的独门绝技,造型古朴生动,线条简洁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凿花历史悠久,通过当地民间艺人的代代传承,形成了花样繁多、工艺精湛、作品精巧、独具风格的民间工艺品牌,是一种“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素有“艺苑奇葩,民族瑰宝”之美誉。
苗画
苗画又叫描花或绘绣,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服饰绘画,它将图案用白描线条绘于布料上,艺人们绘画不用打草稿,全凭多年的纹样积累经验和深厚的表现力,用墨或白粉一气勾成。苗画题材丰富,以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为主题,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龙凤花草等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是湘西民间艺术领域的一个瑰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菊花石雕
花石产地为泸溪县浦市古镇,形成于约3亿年前的地层中,因石中的天然白色花纹酷似菊花,故而得名。民间石雕工匠们利用菊花石的天然花纹及菊花石的外形,运用篆刻的技法,雕刻出各类山水、人物、生灵等图案的艺术品。菊花洁白晶莹,花态逼真,质地细腻,集珍、奇、稀、美四绝于一身,充分展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并誉为“永不凋谢的菊花” ,有石雕中的“国宝”之称。
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简称苗绣,是湘西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个个会绣花。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苗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苗族挑花
苗族挑花,本地又称数纱、十字绣,是湘西苗族妇女利用棉、麻、针线等材料在家织底布上编织成一幅幅美丽图案的手工针织技艺。起源于明代,流行于湘西泸溪等苗族聚居区,是湘西苗族地区最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是“无字的史书”,被誉为“写在服饰上的文字”“指 尖的艺术”。
来源:《湘西旅游指南》
编辑:州文化旅游研究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