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清澈!苏州“百年古井”屈身瓦砾场,法华庵的井?谁来保护?

旅游 摄影纪实 2021-02-26 07:41

原标题:井水清澈!苏州“百年古井”屈身瓦砾场,法华庵的井?谁来保护?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评弹曲目《玉蜻蜓》里提到的法华庵的井,历史或可推至明代。”近日,热心市民沈兰生向看苏州爆料,在虎丘山麓的席场弄发现一口百年古井,井水清澈,但古井被建筑垃圾包围。

这口古井是否就是苏州法华庵的井?古井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的资源,谁来保护这口被遗忘的古井?怎么来保护?

“百年古井”屈身瓦砾场

2月24日,看苏州记者和沈兰生一同来到虎丘山西侧的席场弄。席场弄正在进行拆迁,沿途基本上都是拆迁后留下的渣土、瓦砾、碎砖头及残垣断壁,零星的几栋居民楼藏在大面积瓦砾间。

在席场弄40号,沈兰生带着记者穿过一条羊肠小道,在一栋居民楼旁的瓦砾堆里找到了古井,古井旁边还散落着2个白色水桶。

(苏州蒋庙古井、北寺塔的廉泉)

这口古井是八角棱井,古朴浑厚、线条流畅。井栏圈是青石制作的,比苏州市井街巷的要大,和苏州明朝的古井很像。”沈兰生一边用抹布擦拭井栏圈,一边介绍说,他走访了苏州200多个古井,发现席场弄的古井和苏州蒋庙古井、北寺塔的古井廉泉也十分相似,都是明代古井。

沈兰生告诉看苏州记者,苏州著名评弹《玉蜻蜓》里就提到席场弄有一座古庙叫法华庵。他特地翻阅苏州的一些相关文史资料和《虎阜志》虎丘山塘图,他推断这口古井很可能就是法华庵的井。

据介绍,《玉蜻蜓》(清代弹词),是传统评弹书目。写申贵升私恋尼姑志贞,病死庵中,志贞生一遗腹子,为徐家收养,改名徐元宰,后元宰中试,庵堂认母,复姓归宗的故事。

“找到这口古井,心里非常激动!寻寻觅觅多年,终于圆梦了!”沈兰生补充说,《玉蜻蜓》是苏州人脍炙人口的评弹,这口古井也是历史的见证。

惊喜之余,让沈兰生担忧的是,这口古井被建筑垃圾包围,井栏圈散落了一些灰尘和砖石。

“这井水很清澈啊,流淌了百年,不能就这样被遗弃,应该保护起来。”沈兰生用水桶吊起一桶水。作为老苏州,他认为古井的水百年仍如此清澈,得益于山塘河和运河水系的作用。

沈兰生认为,古井也是江南文化,特别是运河文化的一个资源。这口古井就在虎丘景区旁边,又是山塘河的附近,如果将这里利用好,也是发挥江南文化的一个重要亮点

文史专家:是古井,但不是法华庵的井!

出现在评弹《玉蜻蜓》中的法华庵是否真实存在?这口古井是否就是苏州法华庵的古井?

为此,看苏州记者来到虎丘街道阳光城社区找到了山塘文化的研究学者、文史专家徐文高。

“这口井应该属于明清古井,但我认为不是《玉蜻蜓》里面提到的法华庵的井。”徐文高早在80年代就购买《玉蜻蜓》文本进行研究。根据书上记载,金贵升想到虎丘背后的法华庵去烧香。法华庵在虎丘山背后(北面),而热心市民看到的现在这口古井在虎丘山西面。

年逾古稀的徐文高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他曾前往虎丘山的北面亲眼看到了法华庵的残垣断壁。当时,住在附近的老苏州都和他提到,法华庵真实存在,根据史料,法华庵毁于太平天国年间。

“事实上,虎丘风景区在建北边停车场的时候,那口古井就已经毁掉了。”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徐文高还拿出虎丘山塘图(复制品),其中也未找到法华庵的具体标注。

徐文高认为,古井的出现不能证明就是法华庵的遗址。但根据古井的形状、石材能说明,这是明清古井,需要保护。

相关部门:对古井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随后,看苏州记者在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编写的《文物保护对象名录》中找到了这口井的相关信息。

资料显示:山塘街席场弄39号古井,为一武康石八角棱井,造型优美,保存完整。外径0.65米,内径0.36米,高0.47米,井台为长方形花岗石,有护边。与周边民居年代相同,为清代地方特色文物。

古井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江南文化、运河文化的资源,谁来保护这口被遗忘的古井?怎么来保护?

看苏州记者电话联系了古井所在地的虎丘街道。半小时后,相关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进行拍照取证,并表示会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我们把情况、现状进行拍照上传,先空出来一个保护区域,然后设立一个保护性指示牌。”虎丘街道城建处工作人员孙文斌介绍,等整个区域拆迁完成,街道将片区纳入虎丘景区,进行景区化管理,“这个古井也是我们在运河边上,山塘河边上,我们最终也是想把古井保护起来”。

孙文斌补充说,虎丘街道山塘社区也将加强社区网格化巡查,网格员将每天对古井进行检查,察看古井是否有损坏。

对此,看苏州记者将继续关注。

【看苏州专稿文/龙美娟、视频/姚轶】编辑:李俊锋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