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山区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估计都是高低起伏,没有什么落脚地的,但实际上,重庆即便是山区里,也还是有比较平坦的地方的,这些地方就在四五十年代支撑起了中国摇摇欲坠的工业体系,也让一整代的中国人拥有了一段相同的,有关奋斗与梦想的回忆。
在重庆北部华蓥山脉下,矗立着几十栋石头房子,这些石头房子看上去十分结实,但又透露着一丝手工产物的独特粗糙感。是什么人造出了这样的房子呢?又是什么人在这里生活过呢?
原来这里就是四川矿业学院的旧址。69年,因为一些原因,北京曾将13所高校外迁到祖国各地,而当时的北京矿业学院就迁到了重庆的三汇坝镇。这里在当时还属于四川,于是,这个学校就改名叫了四川矿业学院。
这个学校单纯从办学之路来讲,称得上一句“坎坷”了。它曾经历过十多次搬迁,改了不少名字,最终来到了这里,支援三线建设。
当时,这里什么都没有,来的第一批教授、老师和民工一起干活,各项物资都不齐全,就自己建窑烧制水泥,砸山扣石头,烧瓦片生生造出了一整个石头学院。
学院设施十分齐全,有办公楼、宿舍楼、图书馆等等,总共有57栋房子仅仅用了3年就建成了这样一个工程。现在的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当时的艰辛,实在要说,只能赞叹一句“奇迹”了。
这里在七几年的时候,学生人数一度达到了上万人,充斥着整个校园的都是工农兵大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前为祖国做了贡献,毕业后又投身入建设的洪流中,而这在当时,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常态。
校园因为比较陡,建立了联通整个学校的石头阶梯,全体师生每天就在这个阶梯上上上下下,完成了多年的学业。78年,因为形势发生变化,这个学校又准备搬迁去江苏徐州。88年,正式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终于稳定下来。
回顾这段历史,实在让人感慨。曾经的老一辈凭借一股劲,生生造出了这样一个石头大学,新入学的学生们,也秉承着为国发光发热的心思读书,确实让人敬佩。
本文转载自:青琴日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