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环抱的沙洲村全景。
新春到沙洲,白墙青瓦的民舍,规整洁净的村巷,火红的春联和满巷的灯笼把来往游客的脸映得红彤彤的。“桃花红,梨花白,绿水青山绕村边;当年寒冬红军来,半条被子暖心田。阳光灿烂笑声甜,春风万缕绣家园,幸福日子像花开,沙洲永远是春天……”游客们唱着《沙洲的春天》,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与村民一起抖米糍粑、跳瑶族舞!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洲村考察调研。“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像亲人一样跟我们聊家常,仔细询问我们的生活状况。”“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回忆说,“总书记走进我家厨房,得知我搞农家乐,非常高兴,拿起菜单仔细看,鼓励我好好经营农家乐。听说我是红色景区的讲解员,总书记鼓励并希望我们一家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朱小红家的生活曾一度困窘,父亲朱中雄因驼背干不了体力活,母亲长期卧床治疗,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朱小红夫妻在扶贫工作队的组织下参加蔬菜种植、厨师技能等培训,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土菜馆,他自己也在景区做保安,日子越过越红火。
“奶奶给我取这个名字,就是要我传承红军精神。”朱小红一边招呼游客,一边发自内心地介绍着“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当年,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日子!”
沙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向群与朱小红一样深有感触。“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情讲述了发生在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亲临沙洲村考察。这几年,沙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向群告诉记者,“半条被子”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沙洲村借着这股热力,发展乡村旅游,短短3年多时间,开办民宿、农家乐、土菜馆、游乐场等32家,在村民俗广场周边常年摆设农货摊点80个,开辟了近千米长的“农特产一条街”,全村吃上“旅游饭”,2018年整村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356元提升至2020年的15000元。
为弘扬“半条被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湖南省、郴州市和汝城县制定了“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规划”“郴州市沙洲区域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建设长征干部学院、延寿青石寨至沙洲的旅游公路和长征步道,将沙洲红色旅游景区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青石寨核心展示园连接起来,进一步擦亮了红色文化名片。
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朱向群却陷入了幸福的“烦恼”。“村里目前仅有8家民宿,加上村旁的一家酒店,总共才87个床位,接待能力有限,影响游客深度体验。”春节前,朱向群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更多村民腾出房间开民宿、摆摊位。
朱向群、朱小红忙得不亦乐乎,沙洲现代农旅示范基地负责人张有发也忙碌并快乐着。立春后,他的机械队正抓住好时节松土作业。种植小黄姜的张有发面向黄姜基地,眼里尽是兴奋,他计划今年扩种小黄姜到300亩,是去年种植规模的15倍。张有发告诉记者,去年汝城县农业农村局给基地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农业科技服务,还为小黄姜和猕猴桃上了科技保险,“相信今年的科技服务会更精准、更完善”。
与火辣的小黄姜一样有滋有味的还有甜蜜的柰李。作为中国柰李之乡的沙洲村,广场上“文明柰李 甜美沙洲”的标语宣告红色沙洲新一年的绿色发展目标。在沙洲农旅种养合作社的果园里,已显现出春来万物醒的生机。56岁的罗继亮推着微耕机把树垄间施好的肥料用泥土盖上,“等树木开花结果,这里就会是一道‘桃花红,梨花白’的风景。”罗继亮忙活着说。
记者离开沙洲时,郴州市委宣传部传来消息: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已经获批,游客服务中心、沙洲芙蓉学校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全国各地多家知名公司或企业集团已决定在沙洲投资,建设全省产学研旅游观光基地、红色旅游长征沉浸式体验项目、直播汝城基地等,共同发展沙洲的文旅产业;“沙洲红”“半条被子”“红色沙洲”等20多种商标已经先行申请注册,实行45类商标全类申请、全面保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麟 谢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