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中国人往往喜欢去寺庙祈福,想必,大家都对佛像一点也不陌生。今年的春晚,特意安排了一个暖心的环节,报告大家一尊天龙山石窟流失的佛首已经回归祖国,真乃可喜可贺。
一尊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祖国,可喜可贺
不过,在佛教起步的时候,有没有佛像存在呢?佛教造像是怎么产生的?佛教造像具有什么特点?又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关于这些问题,能回答上来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春晚中的这尊法相庄严、慈眉善目的石雕佛像的佛首,是从日本辗转回归祖国的。大约在100年前,这尊佛首是被一小群日本人通过卑劣的手段弄走的。
在第八窟中,佛首被盗后的情形
这尊佛首,原是山西太原近郊(太原市西南三十六公里处)的天龙山石窟第八号洞窟中的主佛像(背北朝南)的佛首。可以确定,这尊佛像雕刻于隋代,因为,在第八窟的外面,发现了建造时留下的石碑,其铭文显示时间为公元584年。
天龙山石窟,最初兴建于公元六世纪(南北朝时期),即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至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年间。 太原以及周边地区古名为并州,在南北朝时期改为晋阳。直至隋唐,此地都是北方重镇,喧闹繁华一时,直至今日。
在佛教起步的时候有没有佛像呢?
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在佛祖释迦摩尼涅槃(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说法不一)之后,弟子们通过聚众讲经,整理并形成了佛祖释迦摩尼的语录集,这就是佛经结集了(有过多次)。不过,当时,还没有佛像。
佛经结集
佛教在印度次大陆广泛传播之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公元前273年-前232年),将佛教定为了国教,所以,佛教界认为,阿育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
阿育王觉得,佛陀相好庄严,不应以寻常人的形态看待,所以,不应该有佛像。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好事者(传说为耆那教创始人筏驮摩那的弟子)造佛像祭拜,阿育王闻之大怒,将他们悉数捕杀,佛像也许因此而被禁。
在古印度次大陆上存在很多小邦国,号称16国
不过,在位于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的犍陀罗国,情况就不一样了。犍陀罗国的王城,在今日巴基斯坦的城市白沙瓦附近。犍陀罗国,先是受到了古波斯文化(即雅利安文化)的影响。
然后,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东来,占领了犍陀罗,带来了古希腊文明,特别是古希腊的雕刻造像艺术。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东来,占领了犍陀罗
公元前3世纪前后,由于孔雀王朝的扩张,佛教传入犍陀罗。可以说,犍陀罗位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处。那时,一方面,希腊人(马其顿人)和犍陀罗国的王族通婚;另一方面,来自孔雀王朝的佛教僧侣,也纷纷到犍陀罗国授业传道。
从此以后,古印度文化、雅利安文化、希腊文化和佛教文化在犍陀罗国得以融合而产生了独特的犍陀罗文化,然后,大规模的佛教造像就开始了。
佛教造像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佛教造像艺术,得益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犍陀罗文化的兴盛时期,大乘佛教得以成型,佛像艺术也逐渐起步了。
最初的犍陀罗佛像,带有明显的古希腊雕塑的痕迹
现今,在犍陀罗古国,陆续发现了不少的佛教遗存,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佛像。那时的佛像的面部特征以及服饰以及头发的飘逸感觉,均带有古希腊雕塑的明显痕迹。
犍陀罗古国时期的佛像
犍陀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集,也许发生在公元元年前后。在公元前2世纪,原居中国河西走廊的大月氏部落,由于战败于匈奴,不得不往西南方迁徙。
接着,一路向南,大月氏战胜了西域境内的各个古老王国,再南下灭了大夏;原居大夏的人们,只好逃亡至犍陀罗。
大月氏人的迁徙路线
大月氏部落的迁徙路线,与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大致路径,是基本吻合的。这么一来,也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了必要的条件。
此时,在犍陀罗,正好处于大乘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就通过来往于丝绸之路之上的商旅和僧侣,逐渐传入了中国。
东汉汉明帝刘庄像
在东汉时期,虽然在民间和朝堂之上,都有一些对外来佛教的质疑,不过,中国还是顺利地接受了佛教的传播,也接受了佛祖释迦牟尼画像与塑像。
根据《高僧传》的记载,东汉蔡愔携西域释迦像来中国,回到京师洛阳之后,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下令画工描绘。这一事件,是佛教传入中原之后的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位于洛阳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就是那时建造的。
中国的佛教造像有什么特点?
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自西而来,对古老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为直观的是,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自西向东,出现了大量的佛教石窟。
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大家都应该知道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等。当然,也包括上文提到的位于太原的天龙山石窟了。
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造型,已经逐渐中国化
随着地理位置的东移,同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佛教造像越来越中国化。当然,从中还是可以隐约看出犍陀罗佛教造像的影子的。
中国化的审美情趣,是一步步地融入到我国的佛教造像之中的。比如,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一尊观音造像,舞姿婀娜,就明显具有古印度的特点。
到了隋唐时期,也就是玄奘法师造访犍陀罗的时候,中国的佛教造像已经具有越来越明显的中国特色了。此次回归祖国的天龙山石窟佛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此次回归祖国的佛首的全貌
不过,用一句中国特色来描述中国的佛教造像,恐怕还稍显简单了。其实,在我国,关于佛像的样貌和体态等等,是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的。
我国对于佛教造像,大致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呢?
人们常说佛像庄严,也知道,佛像或者菩萨像,多为慈眉善目。那么,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就拿佛陀像(其他还有菩萨像、罗汉像等)来说吧,具体要求是,必须满足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合称“相好”。因为,古人相信,佛陀是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人们认为,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悟所得,有“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之说。总而言之,佛陀应该是长着一副令人肃然起敬的福相就对了。
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佛首之一,年代为唐代
具体来说,三十二相指的是,佛像的三十二种特征。比如,一种最古老的说法(其他的说法,大约都差不多,即万变不离其宗也)是:
一足下安平如奁底、二足下千辐轮相、三手足指长胜余人、四手足柔软胜余身分、五手足指合缦网胜余人、六足跟具足满好、七足趺高好根相称、八如伊尼延鹿王腨纤好、九立手摩膝、十阴藏相如马王、十一身纵广等、十二一一毛孔生青色柔软、十三毛上向青色柔软右旋、十四金色光其相微妙、十五身光面各一丈、十六皮肤薄细滑不受尘水不停蚊蚋、十七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满、十八两腋下满、十九身上如师子、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好、二十二四十齿具足、二十三齿白净齐密而根深、二十四四牙最白而大、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味中上味、二十七舌大薄覆面至发际、二十八梵音深远如伽陵频伽声、二十九眼色如金精、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相如兜罗绵、三十二顶肉髻成。
当然,这些特征,都是佛教信徒们的美好想象和其精神寄托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样,八十种好的要求,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更加具体化了而已。
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佛首之二,年代为唐代
八十种好,指的是,佛祖如来善相的八十种细微的特征。比如,手型、表情、姿态等更加具体的要求。关于八十种好,其中一种说法如下:
无见顶相、鼻高不见孔、眉如初月、耳轮重捶、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着、随众生之语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欢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得之相。
被盗抢文物的回归,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从天龙山石窟流失到国外的佛像等珍贵文物的总数,达100多件之多。其中,流落到日本的数量最大。此次回归祖国的佛首,是这批文物中的第一件,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我们的努力还不能松懈,因为任重而道远呀。
天王雕塑之一,来自天龙山石窟,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再举一个例子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珍品。除了上文谈到的2尊唐代的佛首之外,还收藏了2尊来自天龙山石窟的天王雕塑。
天王雕塑之二,来自天龙山石窟,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天龙山石窟所遭受的浩劫,是帝国主义分子的“杰作”。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关野贞和山中定次郎等人,通过贿赂天龙寺住持净亮和尚以大量的金条和银元,得以大规模地凿下佛首等文物,匆匆带走。
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与天龙寺住持净亮和尚等人的合影
后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罪人,也是佛教界的罪人净亮和尚,被当时主政山西的冯玉祥将军下令枪决。可是,恶人虽已伏法,造成的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了。
日本人偷凿佛像的照片,是他们的罪证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几百年以来,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痛失了自己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近期,英国大英博物馆决定将一块4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时期的匾额的残片,归还给伊拉克政府。这块匾额的残片,是在2019年的文物拍卖过程中,被认定为盗抢而来的。
近日,英国大英博物馆决定将一个苏美尔文明时期的文物归还伊拉克
此次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首回归祖国的过程,较为幸运。其中,旅日华侨张荣先生功不可没。2020年9月14日,佛首现身日本拍卖行拍卖。随后不久,在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及时努力之下,在张荣先生的积极配合之下,最终,促成了佛首的回归。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成千上万;究其流失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力度追讨文物;与此同时,对于将来,文物回归祖国的步伐的快与慢,我们还不能太过于乐观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