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故宫,大多数人对北京故宫博物院都比较熟悉,实际上在辽宁沈阳,还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十分丰富的清代宫廷艺术品。这些艺术珍品不仅代表清代宫廷艺术的最高成就,也能反映清代的宫廷礼仪、生活习俗、艺术文化和宗教信仰。
想要探访沈阳故宫,今年春节不用出京就可一饱眼福。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展”,200多件清代宫廷艺术珍品首次进京,努尔哈赤的宝剑、宫廷女子的衣物帽冠、首饰配饰以及工巧艺绝的生活用器、寓意吉祥的陈设器物等,都能一一品鉴。值得一提的是,展览还增加了门神、春联、宫灯等展品,节日氛围满满。
图/新京报记者 王胜男 摄
沈阳故宫是清代初期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始建自努尔哈赤时期,建成于皇太极时期,康熙、乾隆期间曾多次扩建修缮,又称盛京皇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以沈阳故宫为基础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同样藏有丰富的艺术珍品,此次展览分为皇权与秩序、生活与习俗、陈设与清供、艺术与信仰、文治与武备五部分,涉及清宫生活的方方面面,参观这个展览,游客可以当作一次清代宫廷之旅,配合语音讲解,不失趣味性。
“金玉满堂”展位于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展厅入口处提供讲解二维码,扫码后即可开启清宫之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沈阳故宫大政殿的殿内还原场景,按照原场景摆放的宝座、屏风、蜡台、象驮瓶等文物有一一对应的讲解和展示,简单易懂。
图/新京报记者 王胜男 摄
“皇权与秩序”单元展出了很多与皇权象征相关的文物,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玺印,皇家使用的编钟乐器、出行的仪仗以及帝后雍容华贵的服饰等。其中,努尔哈赤谥宝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玺印,青白玉制成,上部为单体蹲龙纽,昂首前视。不光是玺印,这一单元的多个文物都呈现出了威严的“龙”元素,布满龙纹的编钟、磬以及龙袍等,都显示出了皇家风格,也透露出权力和等级秩序。
“生活与习俗”单元满足的是人们对清代宫廷日常生活的想象。从花盆、餐具到精致的唾盂、锦绣华美的帽冠、首饰,都是对清代宫廷生活面貌的一次具象展示。比如康熙款五彩十二月花卉杯,12个花卉杯外壁分别描绘了水仙、玉兰、桃花等一年十二个月中的代表花卉,还题写了相应的诗句,非常精美雅致。
美食美器部分,有夏天用的“大冰箱”和冬天用的火锅器具,尤其是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宝相花“大冰箱”受到了诸多关注,它不仅能储藏食物,还是夏天防暑降温的利器,“冰箱”内部为锡板,加隔层木板,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冰不会很快融化,从冰窖取出冰块铺在“冰箱”里,再放进食物,就能起到冰镇、保鲜的作用。
图/新京报记者 王胜男 摄
这一部分还有一件非常夺人眼球的黑缎嵌点翠凤戏牡丹女帽,这顶帽子是清宫后妃在筵宴、节日、大婚等礼仪场所佩戴的,非常珍贵,在平时观看的清宫剧中也有这种帽子的身影。
第三单元“陈设与清供”则展出了很多清宫造办处奉旨制作的珍宝,造办处制器,多不惜工本,竭尽巧思,基本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当时,沈阳故宫的大量珍宝来自紫禁城,康熙、乾隆、嘉庆等帝王东巡盛京时,先后带去了大量的宫廷珍宝。
这些珍宝不仅造型精美,也都带有美好的寓意,比如雍正时期斗彩龙凤大盘,寓意着龙凤呈祥;多籽的葫芦、石榴、葡萄等自然界的植物,一直以来被赋予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此次展出的粉彩大吉葫芦壁瓶、粉彩花卉葫芦瓶也是吉祥寓意的代表器物。
书画艺术作品的收藏、鉴赏和创作,是中国古代宫廷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也是帝王“文治”的重要体现。在“艺术与信仰”单元,可以看到雍正所写的“平安如意”轴、康熙帝临摹董其昌的《临董其昌行书诗》轴等帝王书画作品。
最后一个单元“文治与武备”主要体现了宫廷武备和盛世典籍,比如展示的乾隆大阅用金索子锦面棉甲胄,用料上乘,可以想象乾隆检阅时的威风凛凛;盛世典籍则是当时编书修史、进行“文治”的体现,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尤为出名,这次展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乾隆年间内务府稿本,由永瑢、纪昀也就是纪晓岚等人编纂,是历代官修书目中搜罗最广、解读最详的提要式目录,对文献学或《四库全书》感兴趣的观众不要错过。
最后,展览还展示了春联、门神等,比如福禄门神、娃娃门神、将军门神等,充满节日氛围。
此次“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展”将一直持续至3月21日,计划前往的游客要提前1天-7天在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或官网进行分时预约,参观时凭借身份证原件入馆参观,并需要配合出示本人健康码、接受健康检测,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与其他游客保持距离,安全游览。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