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扎实推动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俯瞰军营村。 夏海滨 摄
“乡村要振兴,首先人才要振兴,我们要吸引新鲜血液融入乡村,注入年轻思维,主动创新。”
“现在网络能带来很多资源,希望继续加大对高山村的宣传,打造品牌,吸引更多游客。”
“两村可吸引游客的点还是比较少,要把两村串联到一起,开发更多景点,留住游客……”
2月9日下午,在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的高山党校初心使命馆,一场“头脑风暴”正在这里进行着。来自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的返乡创业青年联盟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围绕如何牢记嘱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作用,助力乡村发展,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就在前一天,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到两村实地调研,强调要始终坚守人民情怀,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全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乡村,促进乡村振兴,并鼓励“年轻人好好干,发挥所学所长,在家乡更好施展才华”。
“大家很受鼓舞,迫不及待地想聚在一起商量下一步怎么发展。”军营白交祠返乡创业青年联盟会长苏海亭说,返乡的年轻人已经成为推动两村发展的一股活跃力量,接下来,联盟将继续筑巢引凤,吸引更多年轻人和资源,助力村庄发展。
年轻人“返巢” 高山村注入新活力
“我的民宿正在升级,不久后会增加3个房间,还计划发展美食餐饮配套,让游客住得舒服、吃得满意、玩得尽兴。”军营村86号民宿的主人高志云在当天的座谈会上透露。
作为当地目前20余个返乡创业大学生中的一员,高志云的民宿梦想已经初具雏形——他的民宿在去年5月开放,共有7个房间可接纳游客,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不小,到年底也带来了25万元左右的收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的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渐成气候,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被高山村吸引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高志云对当初回到家乡做民宿的选择越来越坚定。他的民宿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在他看来,“一花独放不是春”,今后在用匠心慢慢打磨民宿的同时,他希望能帮助村民们做更多特色民宿、发展山村特色产品,大家一起发展。
“这一年来,我回到白交祠村的次数可能是20多年来最多的。”今年即将从厦门工学院毕业的杨梅香最近正忙着准备自家民宿的开张。就读于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她原本以为,毕业后自己应该会按部就班地到某个企业中做财务人员,但看着家乡的客流量越来越多,村民的民宿日渐红火,她也心动了。
“这几年,我们村的交通大大提升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大变化,高山党校带来了巨大关注度,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创业的希望。”从小在城区生活的她回到老家做起了民宿,“6个房间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春节就要开业啦!”
像高志云、杨梅香这样的年轻人给山村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苏海亭告诉记者,返乡创业青年人有的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有的从事文创工作,还有的搞起了直播带货,利用电商帮助村民把当地的特色产品销售出去。高山村的产业发展、旅游发展等都凝聚了青年们的智慧力量。
更多人才资源汇聚 打造升级版乡村
“我们对返乡创业有两层定义,一方面是指从两村走出去的青年返回故乡创业,一方面,是指各种人才返回乡村发展。”在苏海亭看来,返乡创业青年联盟旨在搭建一个吸引各类能为乡村振兴服务人才的平台,共同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身为龙岩人的刘富明就是一名在军营村干事创业的“新型村民”。去年8月,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这里耗时一年半时间装修完成的民宿“顾奈山居”正式开业。民宿凭借精致而富有文创气息的风格很快成为游客到军营村的打卡点之一。
“这两年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支持,也见证了山村与日俱新的变化。”他说,接下来,希望能借助网络,助力高山村把品牌打得更响亮,吸引更多游客到山上旅游。
在汇聚到山村的各类人才的参与下,军营村和白交祠“动作不断”——临近春节,两村村民一起拍摄了一系列主题为“留下来,高山两村欢迎您”的短视频,受到了不少关注,助力吸引游客到高山上过春节;春节期间,白交祠村还邀请汉服协会上山举办赏樱花、迎新春活动。目前,两村的环境提升也同步进行着,春节前,两村污水管网工程即将收尾,可望实现高山污水100%治理排放;一片格桑花田正在军营村酝酿着,很快将和白交祠的樱花花田一起成为高山上的新景点。值得关注的还有,春节前,军营村拿出20余万元用于村民分红,每位村民可拿到200元的红利。
敢闯敢拼,内生动力十足的高山村正持续迭代发展。
(杨珊珊 杨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