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南,汉水东岸,耸立着大洪山余脉的几座紧密相邻的山峰,分别为苏岭山(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山、狮子山。其中苏岭山(鹿门山)从光武帝刘秀的一次巡游开始,经过不断的文化积累沉淀,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鹿门山进行诠释,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彰显皇权之山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在霸王山(黎丘)一带,“楚黎王”秦丰,起兵战王莽,统领兵马万余。刘秀称帝后与秦丰交战,经过几次交锋,将秦丰围困在霸王山(黎丘)一带。霸王山及周边诸山成了战场,在这里经过近三年的战争,战死众多将士,最终以秦丰投降被斩首而结束。
得胜后的光武帝刘秀,为慰藉在这里战死的将士亡灵,准备在霸王山(黎丘)封神修庙,巡游至苏岭山休息。刘秀说苏岭山山神化作两只梅花鹿,进入刘秀的梦中朝拜刘秀。为彰显神佑皇权,刘秀当即下令在苏岭山修建神祠,取名为苏山庙,刻了两个石鹿立在路口。老百姓称苏山祠为鹿门庙,由于庙的来头大,就用庙的名称当作山的名称,苏岭山就成为了鹿门山。
二、高士傲帝王的隐山
鹿门山距襄阳城约30余里,因汉末名士庞德公到此山隐居,后来孟浩然、皮日休等人也到此隐居,被人们认为是名人高士的隐居之地。
最先到鹿门山隐居的庞德公,二十岁时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文韬武略的名士,荆州牧刘表数次宴请,力邀其入府为官,庞德公却因志不在此屡次拒绝,最后干脆携妻儿离开家园,躲到远离城府的鹿门山开荒种地、采药炼丹,做了一名崇尚气节、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隐士。历史上也就有了高风亮节、澹泊宁静的“隐居鹿门”。
唐代诗人孟浩然与庞德公不想作官不同,他25到35岁期间,漫游求仕,结果求官不成,彻底断了作官的念想后归隐鹿门山。孟浩然在鹿门山吟咏山水、自得其趣,把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与山水形象合而为一,开创盛唐田园诗派,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年轻时科举未中,忿栖鹿门山,道号鹿门子。皮日休在鹿门山耕读隐居达五年之久,他醉卧山林,学道作文,培养出卓立于世的性格,树立起振兴儒学道统的神圣使命,写出《鹿门隐书》,为他的文学人生奠定了基础。
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先后隐居鹿门山,因此史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明代在鹿门山建了“三高祠”,并在祠内塑像来纪念三位。
三、思想文化交流的名山
因为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庞德公在鹿门山隐居,吸引一批有思想、有才干的名士前来交流、学习。襄阳名士司马徽,与庞德公交往频繁,“水镜先生”的称谓,最早来自庞德公。
襄阳名士徐庶是庞德公的好友,诸葛亮是在徐庶的引荐下,得于拜见庞德公而成为庞德公的学生。后来两家联姻,庞德公成为诸葛亮姐姐的公爹。这样一来,师徒加亲戚,庞德公倾囊而授,诸葛亮虚心学习、受益匪浅,庞德公送给诸葛亮“卧龙”称号。
襄阳名士黄承彦与庞德公关系密切。庞德公把得意学生诸葛亮推荐给黄承彦,诸葛亮才有机会向黄承彦学习排兵布阵,后来还成了黄承彦的女婿。
庞德公介绍自己的侄儿庞统拜“水镜先生”司马徽为师,使庞统学业大进,得到“凤雏”名号。在庞德公的影响下,在当时的鹿门山聚集形成一个思想文化交流群体,纵议天下事,商讨治国策。这些人中,不少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学识和才能,建立功业。
四、佛教圣地
在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鹿门寺发展成中国境内规模较为宏大的佛教圣地。到宋代,鹿门寺佛光高照,香客、信众遍及千里,有规模宏大的佛殿,工艺精巧、古朴雅致的僧寮、斋堂、方丈室等,房屋500多间,100多僧人。常有名僧如处贞、丹霞等来此主持佛事,鹿门山成为佛教名山。
五、诗歌文化之山
在古诗词中,“鹿门”象征隐居或隐居之地,文人墨客为此留下诸多诗词,鹿门山也成为一座诗化了的文化名山。
如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登鹿门山怀古》: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阎防《夕次鹿门山作》:庞公嘉遁所,浪迹难追攀。裴说《鹿门寺》:鹿门山上寺,突兀尽无尘。到此修行者,应非取次人。顾况《送少微上人还鹿门》:少微不向吴中隐,为个生缘在鹿门。行入汉江秋月色,襄阳耆旧几人存。曾巩《游鹿门不果》: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
还有众多文人雅士因鹿门山留下诗作,他们的思想境界也因鹿门山而得到提升,也有人将鹿门山称为能够净化心灵的圣山。
六、旅游度假名山
如今鹿门山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重点自然保护区。景区基础设施完备,风景优美,是集生态观光、休闲游乐、康体度假、科普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新春佳节,到鹿门山走一走,已成为襄阳人民的心惯,据说还可以带来一年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