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东坡,可谓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无论是文学界、书法界、美食界、美术界,甚至是水利界,他都是建树卓著的名人。
可谁能想到,这个一个四川人会交代后人将他安葬在河南郏县。
身为河南人,家乡的三苏园过去一直叫“三苏坟”,原来并不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景点,毕竟是“坟”,好歹不是一个很喜庆的地方!
因为现在这个特殊情况,大家都尽量不远行,我就尽量在家乡闲悠,这就有机会重游三苏园!
三苏园的大门依然是那么古色古香,票价针对郏县县内和县外优惠幅度不同,我因为办的有电子旅游卡,很顺利地就免票进来了。
三苏园占地面积很大,从导览图上就可以看出来。大概由三苏纪念馆、三苏坟、广庆寺等组成。
进门远远看到的就是三苏纪念馆,这是是一座集展陈、文艺演出、三苏生平介绍为一体的大型展馆。
馆内全面展示三苏父子丰富的人生经历,卓越的为官政绩、深邃的哲学思想,以及三苏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
馆内对父亲苏洵,儿子苏轼、次子苏辙的生平介绍的够详细,图文并茂,一时半刻我也介绍不完。
但我最有印象的就是苏轼一生屡经坎坷,却总能从容面对,正如其写得那首“定风波”中展示的一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苏纪念馆往北,是一座高4.2米的中年苏东坡石像,东坡中年布衣石像由磨光青石砌成,工艺细腻,形态逼真,手持书卷,面向西南家乡的方向,似乎在沉思,似乎在遥望。
往北看,数棵百年古柏下,门前两列石马石人的所在,就是三苏坟了。
然而,路边无意中的一瞥,让我如获至宝,有重大发现!
就是路边这座苏仲南夫妇墓,彻底坐实了苏轼、苏辙葬在郏县这个事实。
其实,在1972年前,郏县三苏坟的真伪问题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1972年以后不再争论,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个很有价值的古墓葬。
1969年当地生产队浇灌农田时发现了被水冲开的苏仲南夫妇墓穴,发掘出来的墓志铭上写着:宣和五年十月晦日,合葬于汝州郏城上瑞里先茔之东南巽隅。
苏仲南系苏辙之次子,1972年经苏学界专家对此综合考证无疑点,自此全国公认苏轼、苏辙二人葬郏县,墓志铭原件现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院。
不知怎么的,接下来的游览,我的感觉真的是与以前不同,好像第一次来一样。
三苏坟门前的已经屹立900多年。
进三苏坟的第一眼,就看到一座青石牌坊,上书“青山王瘗”,青山王瘗(yi)为明代郏县学者王尚絅 所立,也是由 王尚絅 所题。一个官至浙江布政使的封疆大吏,亲自为书写并树立石坊,足见此地的真伪。
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瘗”字,这个“瘗”由病字旁、郏字左半边,下面一个土,我们郏县人就赋矛了它特别的解释,竟思是苏车坡因病去世后葬在了郏县这片土地上,
瘗"字在字典里是“掩埋、埋葬”的意思。
往前走,就是历代祭祀三苏的飨堂,屋内西壁上的清代石刻字体飘逸,已经被后人抚摸、拓印而致非常光滑。
作者似乎是“北山李之英”,不知何许人也!
院中古代碑刻众多,精品也是不计其数。
清代石刻居多。
三苏的坟墓就在院子最后的柏林中,古柏参天,环境静谧。
其实,就冲这百年古柏和到处可见的古石刻,也可以印证三苏与此地的关系非同小可了!
走出三苏坟的院子,环顾四周,北望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地,南望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我似乎理解900年前的苏东坡为何将自己的身后事安顿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