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桑坝村位于铜仁市松桃县瓦溪乡北方,距乡人民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县城120公里。全村辖区内地势高低起伏,原生态植被保护良好,自然资源丰富。其中该村野生猕猴桃不仅仅成山成片,而且口感鲜滑、细嫩多汁、清香鲜美、酸甜宜人,具备多重营养价值,被群众誉为“沉睡在高山的星星”。为进一步盘活原有资源,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资源转化,松桃县瓦溪乡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打造“野生猕猴桃春晖示范园”,多要素利益联结盘活沉睡资源。
做好产业选择,抓好农民培训。岩桑坝村野生猕猴桃因其良好的口感和原生态生长,在附近群众中一度具有良好的口碑的品牌效应。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管理粗放,导致经济转化率低。现在,瓦溪乡依托优势资源,在岩桑坝村柒元坝组选取集中连片、生态最优、易于管护的地块共200亩野生猕猴桃生长地作为产业示范园。同步邀请省农科院技术专家多次现场开展管护技术培训,注重在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同时,科学搞好优良野生猕猴桃植株嫁接、剪栽及病虫害防治管理。实现“产业选择尊重实际、技术培训齐头并进”。
保证资金筹措,保障技术服务。扶贫产业发展是事关剩余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已脱贫人口稳定致富的重要工作,为实现野生猕猴桃产业示范园“搞得起、能持续、有效益”,瓦溪乡充分抓住多方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财政扶贫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共190万元,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持有股权,最大限度撬动更多资源投入产业稳步发展。乡党委政府同步组织技术专家跟踪提供技术服务,组建党员技术专家小分队,充分用好上级技术专家及本土专家,全流程为野生猕猴桃产业提供技术保障。
抓实示范带动,捆实利益联结。通过“党员带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项目中的排头兵、领头羊作用,拉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猕猴桃产业的外围管护、交通保障、志愿服务中来,辐射式带动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模式。乡及负责统一组织项目实施及监督管理,对项目建设质量与进度负责,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通过实施“村社合一”使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成为生产管理带头者,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参与生产务工,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三权分置,资金量化到村,所有权归村集体,使用权归经营主体,收益权归群众和村集体。为保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项目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项目投产后,扣除投资成本(作为项目滚动发展资金),所得纯收益继续用于下一年猕猴桃管护项目,待猕猴桃产生效益后,按照3:2:2:2:1比例分红,即30%用作村集体经济收益,村集体经济收益资金由村支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认具体分配方案,原则优先用于支付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工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无人员”分红;20%归出资方收益;20%利益联结猕猴桃基地土地入股的农户;20%利益联结岩桑坝村全体村民;10%用作技术指导及品牌注册及推销。用受益2%股份与松桃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做好销售协议,确保产品销售稳定。
做实村社合一,引雁回村带动。产业选择好了,怎么运行管理,谁来具体管理,新的产业要像呵护孩子一样的精细管理,岩桑坝村老支书年纪偏大,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具体管理。全村多次开会讨论具体管理人选,多次与在外的人士商讨发展机会。在松桃开建材店的张勇,今年33岁,是一名党员,在看的村里的发展机会和难题后,毅然的关闭了店子,回村里参与管理。他积极学习管理知识,加强技术培训,全天的在基地里忙碌,带领群众除草,开挖小路,做好嫁接。积极参加“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他说:“通过学习培训,增长了见识,更加了解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学习了安顺西秀区大坝村先进经验后,深受感触,他们也是通过选准产业,多年才发展起来的,关键在于敢想、敢干,不能被困难吓住,这次回来,不管多苦多累,我不出去了,一定要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学习回来后,他和群众分享了学习情况,鼓励大家要统一思想,必须要有发展的意识,不能村里优势浪费掉。现在村里的发展机遇这么好,我们要搭好政策东风,大家一起富起来。
把牢改革之变,握牢发展之机。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产业的转化,需要彻底扭转群众对于低效农作物和闲置资源调减转化的认识。该乡通过跟群众“算收入账、算明白账、算长远账”的宣传方式,积极动员群众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多种形式投入野生猕猴桃产业化发展。以签订“入股协议”将群众变成产业股东,在思想上成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合伙人”,让具有产业项目“主人翁”意识的群众在村集体合作社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科学、有序、稳步的组织、参与、运营好野生猕猴桃发展项目。让群众成为产业的“利益共同体”,充分享受了政策红利,使“沉睡的星星”变成群众增收的“翡翠果”。(龙长海 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