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走进猴场镇青池村,仿佛走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如此美丽的乡村画卷,在几年前,其实还是一个道路不通、青年不留、贫困发生率高达19%的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4794人,建档立卡户就有973人。”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青池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明君回忆。
蔡关清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5年以前一直在外给养猪场打工,由于妻子常年患病没有劳动力,孩子要上学,一家人仅靠两三千块工资过日子,生活清贫。2016年,蔡关清听老乡说家里正在大搞扶贫,这些年在养猪场也学到了一些养猪的本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回村里建了一间500平米的小型养猪场。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达到了300余头,年收入1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没想到我一个贫困户也能成为百万富翁,现在养猪场规模扩建了,销售渠道稳定了,买了车建了房,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想起这几年的经历,蔡关清感慨道。蔡关清不仅自己养猪,还免费发放猪仔,提供养殖技术,带领建档立卡户一起搞养殖,成了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他说:“这几年村里变化越来越大、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路全是水泥路,路灯全是太阳能节能灯,水都是一根管道接到家里,停电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大部分人家都买了小轿车,方便上山种地、出门游玩,耕种都是机械化操作,现在和城里没啥区别,空气还比城里好。这样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更离不开村里和工作队的帮扶指导。”
近几年,青池村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尽锐出战,选优派强,建强农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构建科学的村民自治体系,走出了一条从贫困转向富裕的蜕变之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青池村将闲置校舍改建成了村级党组织阵地,完善为民服务的功能。“火车头”的钢架壳有了,能不能带着“车厢”跑得快,引擎动力是关键。由瓮安县统一选派的镇干部邱兴吉,下沉到村里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为火车头配好了优质动力“机芯”。
“我虽然年龄大了,只要组织还用得上,我就会全力以赴。”80岁高龄的老党员张贵昌,是青池村党员干部传承红色薪火和为民服务的代表,在推进青池坝区灌溉沟渠建设中,他无偿捐地,动员群众参与监督和建设。原村干部王全星也有80岁高龄了,拥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村里建设通组路,他一家一户去做思想工作,提前解决了道路建设前期土地问题,让惠民道路仅用3个月就建成……
老党员对基层发挥的这种重大作用,来自于青池村“有声音、有行动、有信心”的“三有党建”品牌探索出来的做法。“我们党支部按年龄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让年长老党员在矛盾纠纷调解、群众思想工作方面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中青年党员率先在调整产业结构、争当致富带头人方面积极行动起来。”青池村党总支书记邱兴吉介绍,通过大家形成合力,让大家坚定发展的信心,发出青池致富奔小康的最强音。
猴场是红色革命老区,红军在这里召开了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撒播了红色的种子,给当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像八十多年前红军四过瓮安一样,有着艰苦卓绝、苦干实干的奋战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大家一届接着一届干,才保证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邱兴吉说,一个又一个的党员干部,一步又一步的奋力攻坚,为青池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力量。
2018年、2019年,青池村党总支连续两年被黔南州委表彰为“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邱兴吉被贵州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青池村作为瓮安县下辖103个行政村(社区)之一,成为瓮安103个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典型代表。
目前,瓮安已经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乡村网格化”做法常态化制度化,以“合理设置一批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一批村级活动阵地、集中开展一轮巩固提升活动、精心培育一支农村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一批支部党建品牌”的“五个一”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乡村工作队”,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好组织基础。(作者: 袁代青 编辑:李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