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末算是杭州土著,在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近三十年。总有人问我,来杭州应该怎么玩?到底哪些地方有着杭州的特色和韵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杭州的话题,来分享一下探寻“老杭州”的怀旧路线。
说到三十年前的杭州,自然不是现在这样的。
90年代初,杭州城市未来发展对老街区要进行大范围的改造,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已经变成了除北上广外位居全国前列的大城市。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很多,曾经的路面整改了,以前的影院,车站,老建筑,巷子不是拆了就是翻新了,能带有老杭州味道的地方越来越少。
我们小时候会去望江门玩,那里好吃的多。然后读了书会坐着公交车去工联淘衣服。
而早一辈在杭州生活的人其实吃喝玩乐都是一条小弄堂搞定,曾经的巷子里街坊邻居很亲密,路边的菜市很热闹,那些沿街的老房子外,还裸露地挂着洗干的衣服。街边的小饭店里白天散发着面香,大家坐在简陋的店面里吃面喝酒聊天,而深夜弥漫着的,是夜宵的香气。
窄窄的路面,散发的却是浓浓的生活气。
曾经的桥西直街
虽然城市发展了,但关于杭州人最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却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拥堵带来的焦灼感。所以,末末特意做了一些功课,写下这些怀旧路线,希望我们能再去这些曾经洋溢美好生活的地方,看一看。
推荐路线一:大马弄——察院前巷——瑞石亭——燕春里
▲大马弄,最有老底子生活味的菜市场
一个城市的生活气,多藏于菜市场中。而大马弄,拥有最有老底子生活味的菜市场。所以第一站推荐大家清早去逛逛那边的菜场,买一些特色小吃备着一路消遣。
大马弄,它并不是一条普通的弄堂,而是一条带有杭州味道热闹的菜市场,沿路走去两边开的都是菜铺、蔬果、卤味连日常的用品也全都有。一路遇见阿胖卤鸭、仓前羊肉店、杭菜……
关键词就是好吃啊~
当然,吃是吃不过来的,可以屯着一些带走,晚上在酒店或者民宿里和朋友分享。
走到底是一座写着“大马弄”的牌坊,往前看,就是察院前菜市场。
察院前巷
南宋时,察院前巷是左右丞相府的所在地,元为御史南台所在,明改为都察院、巡按院,巷名由此而来。清康熙末年(1722)又改造为万岁龙亭,为节日文武百官朝贺以及拜表迎诏的场所。
察院前巷中有察院前农贸市场,农贸市场里有很多有特色的摊位,其中有一个温州鱼饼摊,出售鱼饼、鱼丸等温州特产,品种丰富,很是吸引目光。
察院前巷通往南宋太庙遗址和南宋临安城遗址。围绕着太庙遗址的小巷就是太庙巷。在太庙巷的西首,有南宋宰相韩侂胄的南园遗址。元朝时,官府在这里设有榷茶提举司。
每年一到冬天,太庙边上一排排的晾杆就会晾起很多的酱货、腌货,看到它们总感觉是在提醒我们离过年不远了。
大马弄通往瑞石亭。
瑞石亭两侧的居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屋前两侧摆放盆花,有些还搭上了丝瓜架。这是一个充满了花香鸟语的小巷。因为瑞石亭的一侧是平房,另一侧是七八十年代造的高层住房,有关部门在现代居民楼的一楼屋檐处加上披檐,让两侧的建筑风格统一。
燕春里
背靠着瑞石山,面朝着钱塘江,皇城根的地段。从大马弄牌坊进去50米,转弯就是燕春里。瑞石亭通往燕春里。燕春里大约只有10米长,寓意“燕子春归来”,是一小排石库门建筑。
燕春里,一共有11户人家,其中4号比较大,现在住了5份人家。在巷口的一面墙上,有一块燕春里的牌坊。这些青砖都是老东西,零星几块砖上,还有字母和数字,传说是30年代造房子的时候,砖厂的编号都有。
走进这条石库门里弄,抬眼是吴山的青山绿树,低头是青砖、界碑、黑门、红窗,短短一条巷,几乎都是保存完好的优秀石库门建筑,门楣上有精美的浮雕花饰。
燕春里8号、9号之间的“姐妹井”,井底下是相通的,共享一脉清泉。这里还曾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哥哥的住所。
推荐路线二:十五奎巷—石观音阁——杭州博物馆——五柳巷
御街二十三坊,包括了很多的小巷子: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勤远里、周衙弄、大马弄、花生弄、元宝心、方井弄、丁衙巷、瑞石亭、燕春里、太庙巷、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严官巷、严官巷上山道、泗水弄。
这些小巷,可以说是杭州旅游最好玩的小巷子。这些坊巷大多得名于南宋时期,坊巷内的很多院落都是清、民国或新中国成立初期建造的。
十五奎巷是其中一条很有生活气,特别适合吃早点的巷子。路虽不长,却是来来往往的人,能看到很多街坊邻居拎着菜篮买菜,买烧饼油条,当然也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年轻游客。
游埠豆浆店内
烧饼油条豆浆,是怀旧早餐的标配,但对于住在城里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吃到热腾腾的豆浆和烧饼油条,是很奢侈的。
在十五奎巷上,这家名为“游埠豆浆”的老店开了有20多年,杭州人都跑来吃。冒着热气的豆浆,一口喝下去是有幸福感的,店里很多老客人,服务员都扯着嗓子招呼。
虽有点吵闹,拥挤,但却让人觉得亲切。不过,你得麻利点占位,不然可就吃不到了。
在这条一眼能看到头的巷子,还有很多老店,有卖五金的,有卖水产的,有卖水果的,也有卖包子的,如果不想排队吃烧饼油条,旁边还有新鲜出炉的用铁锅煎的生煎包,出炉的时候还发出“呲呲呲”的声音。
其实很多人只知道十五奎巷,却不知这条路四通八达,连接了很多隐藏景点。而我们是在去石观音阁的路上发现这一切的。
十五奎巷和四牌楼交接的地方,有普福庵遗址。普福庵原是一座尼姑庵,现在大院子里面住满了人,门楣上留着“普福庵”三个大字,十分古意。
四牌楼向西接上元宝心。元宝心是古代皇帝的上山御道,因地势高高拱起,如元宝“心”而得名。康熙、乾隆几次上吴山都经由此路,从元宝心连接的登山道有宽阔、整齐的石砌台阶,可见当年气派。
我们就是从这条路上山,走一走当年皇帝走的路。这条路很少有游客前往,基本是当地人来锻炼的。
元宝心与吴山交接的地方有石观音阁,建于明晚期,为一四合院建筑,内大殿倚崖而筑,正中镌一观音像,旁镌有形态各异的罗汉像。20世纪60年代中部分被毁,今为民居。元宝心60号有阮公祠,四牌楼巷系祀清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现已对外开放。
如今石观音阁是杂志《湖上》的办公地
杂志社的编辑告诉我们,皇城脚下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乐趣。晓霞弄接近十五奎巷的时候,就见到小贩蹲在路旁石阶上卖日用杂货。
有时候还会有挑着古籍便宜卖书的老人,她就会一本一本慢慢挑。
所以啊,同样是在南宋御街,但其实能玩的可不止那充满的游客的那几条官方路线。
逛累了要吃饭,可以下山回到十五奎巷,试试杭州老底子菜馆“兰边碗”,这个馆子店面极小,只容纳得下一张圆桌和三四张小方桌。而店门口的大灶头和一溜儿叠起的蒸笼最是显眼,蒸笼里里面是一盘盘、一碗碗蓝边碗装的蒸菜,让老到的食客揣测出这里有不错的老杭州角落头美食。
具体的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探店报告【兰边碗】。
下午可以穿过御街的人流,去杭州博物馆看看。这个场馆的布置宁静,那些关于南宋文化的呈现也很赞。到一个地方旅行,我觉得想要了解它最好逛逛它的菜场和博物馆。而博物馆,很多都会追溯到城市的根。
五柳巷与南宋御街、河坊街只隔着一座高架桥,却有着难得的清净,没有喧嚷的民俗表演,只有浓重的生活、人文气息。
五柳巷街区保留有不少晚清民国初期所建的杭州传统民居,这在杭州主城区内非常少见。但它又处在闹市与繁华之中,抬头便能看到不远处的现代建筑,实有一种魔幻之感。
线路三:绕过八卦田,路过万松岭路,来到凤凰山脚,逛馒头山社区
在我还不是那么懒的时候,我会跟着家人早起去爬玉皇山。四五点钟,天刚亮的时候,玉皇山上都是老杭州人。我还碰到一位溜狗的大爷,他的泰迪不仅爬山快,还会在山顶给我们表演倒立。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从山上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见山下有一块八卦田。
春天的时候来杭州,可以去打卡八卦田的油菜地。
然后,可以一路来到凤凰山脚下。这里有一个年轻人喜欢的创意园区,是凤凰御园艺术基地,基地有很多网红店,但因为没有老杭州特色,在此简略。
还是着重讲讲馒头山社区。杭州的社区那么多,为什么非要来馒头山社区呢?
馒头山,可谓是杭州最老旧的居民区之一了,在老杭州人看来,是正宗的“皇城根”下。但杭州城南馒头山地块,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因位于南宋皇城遗址保护核心区块,该区域一直没有实施过大面积改造。房屋基本上是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道路狭窄。
也正因为如此,馒头山地区也是最有老杭州味道的地方。
来到这里,有一种时光倒退了20年的错觉。居民们还是拿着煤饼烧热水,还是提着痰盂,街道里还有穿着花色睡衣的阿姨在散步,小店外几个老人蹲坐着闲聊。
当然如今如果你去到馒头山,往日的“脏乱”已经消失,在举办G20之前馒头山社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改,整改后的馒头山变得整洁了,但依旧保留原来的老杭州生活味道。
馒头山的居民们仍然会从井里打水,用水泥搓衣板洗衣服...遇到同来的邻里就用地道的杭州话语互相打招呼闲聊。
路线四:清波门——南山路——凤凰寺——蔡官巷
几乎每个来杭州的人都会去南山路瞧一瞧,但南山路仍然给人很悠闲的感觉,不会像西湖那般拥挤。周末的时候,我也喜欢在南山路上走一走,沿着美院向前,曾经民国时期的一些故居经过利用,变成了书店,西餐厅。
比如澄庐始建于民国初年,由盛宣杯第四子盛恩颐,赠予蒋介石、宋美龄夫妇。1927年蒋宋夫妇在此度过新婚蜜月。
随随便便的一幢楼,背后都有很多故事。具体的可以看之前推荐的【南山路一日】的游记。
蔡官巷
南山路东侧的吴山、清波门一带,曾是古代官署府衙办公理事的政治中心,也是诗人墨客及书画家寓居之地。所以,在南山路周边至今还留有行宫前、陆官巷、蔡官巷等相关地名。
蔡官巷也是短短浅浅,北起清波街,南折东通四宜路,路长仅仅两百余米,很少人知道一代才女林徽因出生在杭州的蔡官巷,长到8岁才去了上海。
此外,还有一些单独的景点值得推荐:
浙大华家池校区
华家池校区绝对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校园内的华家池有“小西湖”之称,池的四周有“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等景点。
20 世纪30 年代,浙江大学为了拓展办学空间,购进了华家池周围的大片土地,兴建了大量校舍,作为农学院的办学驻地。1934 年建成的农学院大厦更是辉煌无比,是当时杭城中最高最讲究的一座建筑物。同年,农学院迁入华家池。
此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西迁办学,华家池的浙大校舍被日军占领。战争结束后曾经辉煌的华家池被夷为平地,1952年经修复重建。
随着不断拓展,池塘变湖,花木掩映,亭台楼阁,一步步勾勒出西湖的缩影。很多从农学院毕业的老杭州,对这有着浓厚的情感。
林彪行宫
浙江宾馆是在原来林彪“行宫”原址的基础上兴建,原来的建筑一部分被拆除一部分保留了下来,宾馆院落内的704地下工程值得参观。进入704工程,自楼梯而下便是防空洞,冗长的走道两边是一间间房间,涵盖了会议室、通讯,储藏、医务室、设备机房、蓄水等等设施。
黄龙洞戏台
平日里会在黄龙洞听戏的,多半是杭州的老戏迷。我家也有年长一些的阿姨,每隔一天就会去报道,在这里,有他们那一辈人喜欢的“偶像”。戏迷门之间的交流,情感,有时候可深刻了。互相之间,他们还帮忙儿女介绍对象。
当天的演出广告牌
虽然,如今很少年轻人会去到那里听戏了。
此外,杭州人都知道,杭州有两大相亲角,一个万松书院,一个黄龙洞。有机会可以再黄龙洞看看老杭州人是如何为子女操碎心的。
互动:你还知道哪些有老杭州韵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