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机制 做活旅游文章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省民政厅驻江永县勾蓝瑶村扶贫工作队
永州日报记者 王晶
2015年以来,勾蓝瑶村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村、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A景区等,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2300元增长到目前的近1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年均百万元。
省民政厅驻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扶贫工作队自2015年驻村帮扶以来,创新机制、挖掘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勾蓝瑶村从一个远在深山人未识的国家级贫困村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的示范村,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勾蓝瑶村勾蓝瑶寨,是江永县“四大民瑶”之一勾蓝瑶的聚居地,有“天堂瑶寨”之美誉。勾蓝瑶村属国家级贫困村,全村瑶族人口占95%,寨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独特,“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於靛,因名勾蓝”。一直以来因地处偏远,产业单一,贫困程度深,全村有贫困户147户、贫困人口628人。
2015年,省民政厅驻勾蓝瑶村帮扶工作队来了,看到勾蓝瑶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民俗条件,开始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引领村委会创新实施“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打造“穿越千年·诗意田园”的瑶乡旅游品牌。通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开发民俗游、亲子游、洗泥宴篝火晚会等系列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民宿……2015年,勾蓝瑶村便实现整体脱贫。
创新方法 激活旅游扶贫的活水
引导村委会成立勾蓝瑶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村委会为法人,贫困户以土地、房屋等资源入股成为股民。村民变股民,注册“勾蓝瑶寨”商标,打造“穿越千年的瑶汇生活”心灵旅游品牌,引入全国餐饮知名品牌“许家班”与村公司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年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驻村帮扶队带动200余村民年增收2600元以上。2016年,村办公司被评为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村内75户农户的古民居托管到公司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流转土地1100亩,以劳务合作的形式分季种植油菜、向日葵、桐禾米、荷花、芥菜等农作物,村民在景观打造和种植中获得分红收益。
成立民俗表演、建筑、环境整治、农业生产、农特产品加工等专业合作组织5个,吸纳112户贫困户参与。其中打造的民俗表演队,参与的农民“白天下地当农民,晚上登台变演员”,每月表演增收 600 元。加入其他合作组织的贫困户年人均实现劳务收入3000元以上。
挖掘资源 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探索“卖风景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让闲置的青山绿水变为乡亲们致富的“金山银山”。
帮扶工作队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全村旅游开发保护规划,充分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300多栋明、清时期的红砖青瓦古建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开发保护“千年瑶寨”,新建成了瑶寨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文化广场、旅游公厕,完成了盘王庙、风雨桥、门楼、祠堂等古建筑修复,实施全村景观亮化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提质换档,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资源变产业,养在深闺的勾蓝瑶村开始“有人识”,近几年来村里旅游观光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村民们通过开办农家乐与旅游产品店、当导游与村表演队演员、到村旅游公司务工等,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几年的发展,勾蓝瑶寨乡村旅游带来了喜人变化,脱贫目标基本实现。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4万元以上。原来村集体收入基本为空白,这两年每年都在100万元左右。还有村民算过账,村里的民俗表演合作社成员白天下地劳作、晚上上台表演,仅此一项每年能为村里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党员演出是义务的,贫困户每场演出平均可得50元收入,一般贫困户每年也可以因此增收四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