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多葱、葵、韭、桃、李。杠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泽——《山海经·北山经》。
《山海经》是怪志古籍,古书记载确实相对离奇了一些,这个边春之山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不过“泑泽”经地质专家考证,就是罗布泊。
别看罗布泊现在是一片荒漠,但是在千百年前,这里还是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水经注》载有:河水又东注于泑泽,即所谓蒲昌海也。亦有盐泽之称。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罗布泊,主要还是因为彭加木失踪事件,1980年6月17日10点,彭加木留下一张“我往东找水井”的纸条后,离奇消失,虽说进行了好几次大面积的搜寻,但依旧一无所获。
彭加木是罗布泊最著名失踪者,但不是唯一一个失踪者,千百年来,无数的人迷失在罗布泊,四川男子李中华在消失50年后,又出现在罗布泊,他到底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关于李中华是怎么来到罗布泊的,我们只能通过他遗留的物品和家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测。
李中华,四川巴中男子,妻子叫邓光明,1952年响应抗美援朝征召入伍,1年后,因伤退役,回到了家乡,家中有13口人,李中华就起了织布、染布工作,全家勉强能够维持糊口。
1958年夏天,不告而别,离开家乡之后,先是去了贵州,经人介绍在铁路上干过一段时间,期间也有书信寄到家中,每次还会寄钱回家,妻子以为他外出打工了。
1959年,李中华从贵州辞职,铁路上老乡李中斗还问他去哪里工作,他说去新疆,李中斗问他去干什么,赚不赚钱,还需不需要人。
李中华说得非常含糊,只说去那边工作,离开之后,给家中写了一封信,寄了几十元钱,随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李中华就这样消失了,邓光明四处托人打听,依旧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2016年,青海省茫崖行委公安局接到3名游客报警,说花土沟镇内大浪滩干盐湖发现了一具白骨,警方立刻带着法医赶往现场,他们从这位男性尸骨的遗留物中发现了贵州至四川的信件,经过多方调查,确认这就是失踪50年的李中华。
李中华身上除了能确认他身份的信件外,还有一份报纸,报纸是1960年的《洛阳日报》,这就是一份很简单的报纸,里面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从这份报纸上的时间推测,李中华可能死于1960年9月至1961年4月。
这段时间也符合罗布泊的尸体分化情况,但要推断到具体日期非常难。
李中华来这里是为了工作,他的工作内容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会迷失在罗布泊呢,在他的遗留物中,还有一个上世纪60年代的手电筒、一个防风镜、一件绵工衣。
警方从李中华信件中得知,他的工作地点是若羌县米兰农场,这里的冬天极为寒冷,原本的戈壁都会覆盖上一层雪,棉衣应该是为了御寒准备的,手电筒算是每个人都会常备的吧,但是防风镜却是特制,若羌县的农场一般也用不到这种防风镜。
警方觉得有些疑惑,他们又了解到若羌县大力开发农场是1965年之后了,这跟李中华去世的时间差了四五年。
就算当地的农场要招募工人,为什么不再当地招,偏偏要招募一个四川汉子,李中华放着铁路工作不干,为什么要跑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工作呢?这一切的一切都困扰着警方和他的家人。
《成都商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大漠中展开了核试验工作,这属于绝密消息,参加工作的人员,全都隐姓埋名,断绝了跟外界的联系。
李中华的防风镜跟当年部队的防风镜样式相同,作为抗美援朝的战士,李中华会不会也是这个团队当中的一员呢?
1961年,他外出执行勘察任务,结果迷失在了罗布泊。这一“躺”就是50余年。
这个猜测也是最有可能的,不管这背后的真相如何,等待了50余年的邓玉明,终于可以带丈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