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热线网”直接关注☞知都昌 看热线
马涧桥是有名的,其有名就在于桥和寺庙的统一体,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马涧桥从外观来看,这是一座桥亭合一的石拱桥。桥上的亭分为二层,是一座寺庙,名字叫明德寺。我对明德两个字很熟悉,是因为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最有名的大楼的名字叫明德楼。
据九江史志记载,马涧桥横跨马涧港,纵贯南北,是当时九江市通往瓷都景德镇的交通枢纽。最初的马涧桥是元朝延祐年间李善庆修建,后在清朝乾隆年间进行了重修,咸丰二年也即公元1852年再次重修。抗日战争时期,马涧桥因为是木质结构,楼亭被烧毁殆尽,只剩石拱桥。现存的马涧桥是2009年实行的保护性维修。马涧桥是石拱桥,属于单拱桥,青石砌成,桥上是木质结构的亭阁,最开始的建筑就是用来路过的人歇歇脚的地方,有一个歇山顶,重檐楼阁,上下三层。后来请了观音菩萨,变成了寺庙。整个寺庙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气势磅礴,令人崇拜致极。
我对马涧桥进行关注,是因为鸣山,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叫鸣山,好友江建峰告诉我,鸣山是因为山上有一处道观,观里有座钟,钟声异常的轰鸣,故名鸣山。这个名字得到有点意思。我上网查了一下,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鸣山乡的乡长叫黄友华,我依稀记得,我在三汊港高三文科班上的同桌就叫黄友华,高高的个子,成绩特好,我想鸣山的乡长大概率就是我的同桌。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鸣山,今日焕发了勃勃生机,让村民们脱贫致富精彩纷呈,鸣山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山清水秀的穷山僻壤变成了宜居宜游响当当的“名山”,我想有一天,鸣山是不是可以更名为“名山”。我为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感到欣慰。鸣山有一天会一鸣惊人的。
中国的南方因为雨水多,大多数房屋是远离河道和水而建,许多两层或者三屋的砖瓦结构式的赣派建筑沿路比邻而建,许多现代的水泥砖墙房屋因为没有规划而显得杂乱无章,个别建筑显得单调、落寞。但马涧桥不同,马涧桥村是一个气质独特的小村,就是因为这座历史上有名的马涧桥的存在。马涧桥连接了东西的交通,见证了繁荣与发展,记载了历史和现实,记录了传说与寂寞。古人不见今日桥,今桥曾经渡古人。
曾经的马涧桥,岁月沧桑,风雨剥蚀。历经焚烧,遗留石桥,几经风雨,历尽沧桑,甚为遗憾。如今的马涧桥,守护一方水土,归于平静,马涧桥周围,一座座乡墅层层叠叠,桥下的流水潺潺流淌,小桥流水人家,马涧温馨田园,是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图画。
马涧桥具有悠久历史,据都昌本土作家明然考证,他在《心动大鸣山,情系马涧桥》一中记载,马涧最初不叫马涧,是因为朱元璋在大战鄱阳湖时,朱元璋来到了幽深的涧谷之间,挥马跃涧跳过了涧,后来朱元璋封此涧为马跳涧,慢慢简化成马涧。马涧桥最初名叫鸣山桥。什么时候改为马涧桥不得而知,我想大概就是因为马涧的原因才更名为马涧桥的。
马涧桥抗日的故事在老百姓中流传甚广,我觉得这个英勇故事可以拍成电影,电影名就可以取名为《马涧桥》,据说马涧桥战役很猛烈,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马涧桥见证了这段历史。父亲说,马涧桥是都昌人抗日的一座丰碑。1940年,国民革命军曾在都昌和湖口对日军进行了狠狠反击。国民革命军驻守在大鸣山脚下,日军的轰炸机在马涧桥一带扔了很多炸弹。日军的“三光”政策让马涧桥遭受到了焚毁,至今让人心痛。大鸣山曾遭受过洗礼,马涧桥曾经历过焚毁。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我依稀看到了马涧桥在伤心和流泪。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世上本没有桥,只因水阻隔了前行的路,才逢水搭桥。马涧桥,一座很不起眼的桥。袅袅香烟升起,仿佛穿越了历史,从战火的硝烟中走来,守护着马涧人的祥和。马涧桥连接了东西,轻轻地诉说着历史,静静地讲述着故事,默默地积累着人文。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有信仰的马涧桥就有了永恒的生命力。马涧桥永远是南来北往的马涧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马涧桥,我默默地祝福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投稿爆料求助 | duchang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