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在冬季来临的时候,山上的鸟都已经不见踪迹,路上也没有多少行人,可见这大雪纷飞的冬天有多么寒冷。直到现在,我国一共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每个地区的环境温度也各不相同,例如现在正值冬季,有些南方地区依旧很暖和。
而北方地区却十分寒冷,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相应的御寒物品,其中除了暖气之外,还需要棉衣棉被等,不过在古时候可远远没有这么充裕的物质。其实在明朝之前,我们都没有棉被,那时古人是怎样抵御寒冬的?看完下面这些之后。你会不由得赞叹老祖宗真的是很聪明。
在明朝之前尽管没有棉被,但富裕人家会买一些木炭囤积在家中,直到天气慢慢转凉之后,他们就会在室内烧起木炭,依靠炉子里的木炭释放出来的热量,来维持较高的室内温度,而很多女性会觉得手凉,因此她们也会制作一些好看又精致的小暖炉,捧在手里可以取暖。
还有一些人会向山中的猎户收购一些动物的皮毛,将其制作成各种衣服或披风围巾等。冬天带上这些不仅保暖,还非常时髦。据悉,古时候认为狐狸腋下的毛最保暖,因此一些富有的人家会用几只狐狸皮做成一件棉袄。当然,由于狐狸非常的难捕捉,所以这种狐狸腋下的皮棉袄价值连城,甚至能够成为一家的传家宝。
除此之外,普通人到底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其实古人也有办法,老祖宗曾经过众多实践之后,凭借自己的智慧,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当时古人会收集一些羊毛,鹅毛、鸭毛等,这些都可以保暖,等攒到一定数量的皮毛之后,就会将其填充到被子里。这样一来,即使是单薄的被子也会暖和许多。这种被子就相当于我们的羽绒服,非常的暖和,因此古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就靠着这些被子来取暖。
当然,有一些人如果实在买不起布料,他们也会用一些低档的棉麻制作冬季的服装,这种棉麻虽然不美观也不太保暖,但也可以有一定的御寒作用。
走在大街上,人们看到穿这种麻制品衣服过冬的人,就会判断出此人的家境不好。由此可见,古代人非常的聪明,懂得灵活地运用各种材料,给不同的人制作相应的御寒物品。
不过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我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畜牧业相对于落后,所以那些鸡鸭鹅等产量并不多,导致鸭毛、鹅毛等也会变少,牛羊数量也不太丰富,因此如果动物皮毛不是那么容易找到,而棉麻的蕴含效果很一般,因此每到冬天的时候,依旧会有很多贫苦的人们被冻死。
看到这种情况,明太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强制的手段来推广棉花。尽管当时明太祖的做法有些激进,但他却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寒冷的冬天,让很多贫苦大众也能挨过寒冷冬季。当然,这些棉花的价格也很实惠,因此受到大家的喜欢。如今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冬天有很多人都会穿上棉质的衣服,既保暖又美观。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寒冷冬天,卖炭的老人还要上山去砍柴,再将其拿到街上去贩卖,此时的老者只穿了一件单薄的上衣,这情景不由得让人心疼起这位老人。但其实,在古代有很多的人们都如卖炭翁一样,冬天穿不起厚厚的衣服,只能够冷冻度过,有些人甚至于被冻死在了冬天。
相比之下,如今我们的物资越来越丰富,基本上没有人在冬天会被冻死,而这些都得益于那些辛苦奋斗的前辈,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美好的新生活。岁月静好,我们需要记住那些负重前行的人。
如今正值寒冷的冬天,我们都能穿上美观的棉衣或羽绒制品,此时的我们唯有庆幸以及感激。当然,古人那些方法也堪称智慧,他们的开创精神更值得我们钻研和学习。
参考资料:
柳宗元《江雪》
白居易《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