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就在黄河,这里记录了我们的起源故事,也记载了华夏儿女受过的苦难,更承载着我们世世代代的努力及成绩。时至今日,我们会书写篇章,来歌颂伟大的黄河母亲,古代文人墨客也常常将黄河的壮观写于笔下。
上千年来,人们更是对黄河有着无尽的遐想,古人们常常想知道黄河的起源地在哪里?如今黄河的源头已经被发现,里面只有碗口大小,却不允许任何人靠近,这又是为什么呢?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白居易《羸骏》
奔腾不息的黄河给人以沉重之感。在大家的印象中,黄河拥有辉煌的气势,让人既敬畏,又无限眷恋。历朝历代的诗人,在自己的笔下都书写出黄河的波澜壮阔,可是古人却从不知黄河之水到底从何而来。
近代以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也有了更多的能力来探寻黄河的源头。此后,我们经过多次勘测,发现黄河的源头分别由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部组成,这三处皆位于青海一带,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黄河南源。
想象中的黄河颜色,如泥土般昏黄,可是在黄河的源头,却是清澈见底。这里的出口只有碗口般大小,清澈的泉水,与人们想象中的泥土色谬之千里。其实黄河之水本就清清澈澈,只是经过黄土高坡之后,被侵染成黄土的土黄色。
由此众人在找到黄河源头之后,都非常惊讶,这里的水流清澈见底,自此,使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鬼斧神差的能力,黄河碗口般大小的源头,可以一泻千里,变得如此恢弘。
此后众人推测,人们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致使黄土高原等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将许多泥沙带走,因此黄河水在流经此地的时候,才由清澈见底变成泥土般的黄色。此外,我国的古代人所说的中原之地,也是因黄河带走众多泥沙而形成的平原,让人们再一次地感叹大自然的力量之大。
得知黄河源头之后,不少人都来到母亲河源头去朝圣,可是这碗口大小的源头却被禁止入内,这是因为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藏着危险。黄河之水看似清澈见底,但此地土质松软,地底下还有许多未知的涓涓细流,因此人们一旦靠近,就有可能被卷入危险之中。加之,由于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过度开发,使此地有很多凶猛的动物出现,因此,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着想,黄河源头是禁止入内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流”。上千年来,人们对于黄河是既敬畏又好奇。我们将黄河视为自己的母亲河。从古至今,人们都热衷于追溯黄河的源头,无数文人墨客也喜欢将黄河的面貌记录于自己的笔下。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保护着炎黄子孙。时至今日,黄河的源头终于被我们发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的真正面貌。
此外,由于我们对环境的重视,因此在大力保护黄河源头周围的环境,也使这里依旧山清水秀,绿水长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希望黄河之水能绵延不止,长流不息的同时,将中国文明延续下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愿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延续下去,也希望在新世纪中,将中国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创造出更多的篇章。
在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有中国延续了自己的文明,这是中华儿女团结的表现。黄河之水在千百年孕育着华夏文明,在这肥沃土地之中,让华夏儿女得以繁衍,生生不息。黄河对于我们,如母亲般的存在。是黄河哺育了中国的文明,让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如今,在看到黄河之源头的同时,更激起了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河之水原本是清澈见底的,但由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多度索取以及污染,导致黄河之水变得浑浊,因此我们应衡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要无限的开采大自然,否则必将受到反噬。
参考资料: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居易《羸骏》